秋天,土地深处的酝酿终于成熟,芋头纷纷出土。
苏东坡曾写下“香似龙涎仍酽白,味如牛乳更全清”,来赞美芋头。
虽是全年皆有之物,这个时节的芋头却尤为松香粉糯。
早在乾隆下江南时期,芋头就已经是皇上身边的“红人”了。
《说文解字》里提到:“芋,大叶实根,骇人者,故谓之芋”。
古人见到这种叶子宽大的植物时,惊讶道:“吁,叶子真大!”。待挖出了滚圆的根块,又惊讶:“吁,根块真大!”。于是,这种植物便被叫作“吁”,这是其得名之源。去掉口字旁,加上草字头,成了“芋”,以示其为植物。
我很喜欢吃这类根系的食物,比如芋头、土豆、山药。从自然的土里生长起来的,吸饱了土里的精华,也最能滋养身体的土壤。
健脾补虚,养心调心
芋本功外,食之令人肥白。——《证类本草》
食之去死肌,令脂肉悦泽。——《食疗本草》
一个人脾胃亏虚,不会呈现出肌肤充盈有光泽的状态。
食芋健脾,消化吸收好了之后,人自然会比以前丰盈红润一些。
在古代,消瘦是常态,所以食芋之后的改变被形容成“肥白”。但这可能只是我们现代人的正常体态,不必过于担心。
古人这种“肥白”不是体虚造成的虚胖,而是脾胃的健康带来的身体健康状态。是丰盈的、健康的,而非臃肿的、虚胖的。美从根源上一定是和健康挂钩的。
养好脾胃,气血足肌肤好;养心静心,气质好;脾胃温阳湿不重,则体态纤细身材好。
健脾补虚
芋头相比起土豆、山药来说更好消化。不易消化的人,吃后如果没有继续腹胀、放臭屁等,可以常吃。芋头含有高膳食纤维和微量元素,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吸收,帮助肠胃消化。芋头表面还有一层粘液,可以增强免疫力,这也是芋头健脾补虚的来源。
养心调气
如今的人生活节奏快,虑多心燥,身体的气血津液都会有很大损耗,吃一些香芋利于养心静心。
润肠通便
芋头的膳食纤维高可以促进排便防止便秘。芋头的黏液又能够保护胃肠黏膜、润滑肠道,促进排便,防止便秘。在身体的调理和我们的生活之中,有时候可以想想这8个字——少即是多,慢即是快。
健脾不一定非要补,通也是一种补。
如果你平时偶尔有排便不畅的情况,可以将主食换成芋头来救救急。如果是长期性的便秘,建议要注意平时的饮食,最好去问诊处理。吃过芋头后,如果大便有变得松软,那就是芋头起作用了。
芋头性平,偏性不大,无所谓体寒体热,都可以食用。但是吃芋头需要掌握量,它淀粉含量高,淀粉含量高的东西吃多了会导致腹胀。生芋有小毒,吃的时候一定要煮到熟透。也因为淀粉含量高,糖尿病患者不能食用芋头。
鸡肉
芋头的好搭档
鸡肉性温,味甘,归脾、胃、肝经。熟芋头性平,味甘,归大肠、胃经。芋头性平健脾胃,鸡肉性温暖中益气,都味甘,甘也是滋润脾胃的。搭配起来,健脾的同时暖中益气,鸡肉温阳还能补肾。
如果不能吃辣,推荐大家试试芋头鸡肉粥,早中晚都合适。
芋头鸡肉粥
新鲜鸡腿剔骨留肉切小块,芋头去皮切小块,大米洗净备用,再备一些姜丝;鸡腿肉洗净,加入适量姜、盐、料酒、胡椒粉,腌制10分钟左右去腥。
先将芋头粥煮好,肉后放。粥煮好后,加入姜丝闷2分钟,再加入腌制好的鸡腿肉,煮10分钟左右,起锅之前加入适量盐和葱花。这样是最简单,鸡肉也最不会老的方法。
注意:大多数人会对芋头皮里的皂角碱过敏,在处理芋头的时候要戴手套,避免与生芋头直接接触。
如果能吃辣,建议你可以做一道芋儿烧鸡,最好用小芋儿,口感更加嫩滑。
做法:鸡和芋儿切块,蒜瓣一分为二,姜切片,葱切沫;
锅内烧油至5成热、倒入豆瓣酱、快炒干时一起放入姜片、蒜沫、八角、干辣椒和花椒,炒出香味后倒入鸡块,表面炒熟后烹入少许酱油上色;然后加入盐、白糖、翻炒后加入清水,以刚好掩盖住鸡肉为益。
随后倒入芋儿,大火烧开后转入小火慢慢烧至芋头沙化变软,大火收一下汁,撒入味精,葱花就可以起锅了。
痰多的人还可以试试芋头海带粥。
做法:芋头50克,海带、大米各克,调味品适量。
#乐享周末分享吧#将海带洗净,切细;芋头择净,切为小块;大米淘净,三者同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煮粥,待熟时调入食盐等调味品,再煮一二沸服食。不时不食,吃东西要按季节、按时令,什么季节吃。
四季轮转变化,每个季节都有属于它自己的味道,顺应节气吃当季时令蔬菜,是最健康,也是最美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