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创米医生素问轩
大家好,我是米医生
欢乐的时光总是匆匆而逝
大家奶茶,零食,小龙虾都吃多了吗?
嗯,每逢佳节胖五斤
管不住的嘴
迈不开的腿
如果你已经吃到
胃里堵得慌
腹胀不消化
甚至大便也不通畅
特别是小朋友
嗯。。。那你就要控制你自己了
不然继续放纵下去
当心积食胃痛随之而来
说起健脾清肠
我先推荐大家四个方
1.陈皮普洱茶(无肉不欢,肉吃多了)
2.白萝卜紫菜豆腐汤(舌苔黄腻,烟酒过度)
3.白萝卜煮粥(对付各种吃多了)
4.炖蛋上撒点鸡内金粉(适合小孩积食)
然后呢,当然是老规矩
再给大家介绍个
我们人体自带的万能胃药
中脘穴
中脘穴位于上腹部
前正中线上
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
当脐中上4寸地方
“中脘”
出自《针灸甲乙经》
属任脉
是手太阳、少阳
以及足阳明之会
“中脘”的别称有很多
什么上纪,胃脘,大仓,三管。。。
对于它的称呼
古人其实是很直白的
古代,“脘”指的是空腔
也就是胃部,胃腑
古人认为
这个穴位位于胃部中间
所以给它前面加了”中“字
叫“中脘”
而且中脘又在任脉上
是小肠,三焦及胃经的交汇处
所以这个穴位
意指承受任脉上部经脉的冷降之水
还有手太阳手少阳足阳明。。。。
这三条经脉由此向下的水
三管齐下
故又名“三管”
所以“中脘”
和脾胃关系非常密切
一切脾胃疾病尽掌握于中脘之手
比如我们开头说的
节假日脾胃不舒服
大多数朋友节假日出行
都是冲着当地美食去的
一大早爬起来
从早吃到晚
嘴巴吧唧吧唧不停
脾胃的负担是很大的
脾胃压力大有哪些表现?
首先是胃不舒服,没食欲
这是最最最明显的表现
是身体给你的第一道信号
其次是大便不通畅
不少旅行完的朋友跟我吐槽:
米医生,我水喝得也不少,但这几天大便就是不好,很干。。。。
为撒子?
可以试想一下
这几天是不是很热?
尤其是南方
出去一趟汗水津液都被蒸发了吧?
饭菜吃得又多
脾胃来不及消化运化
堆在胃里积而化热
进一步蒸发所剩无几的津液
大便能不干么?
然后你会发现
不少人同时开始出现额头长痘
嗓子不舒服
小朋友可能还流鼻血
之前一个来找我看病的宝宝
给我的印象很深刻
就是出去玩的时候狂吃烧烤
一次性吃了二十多串
家长也没阻止。。。。
这脾胃积热直接往头上冒
不就流鼻血嗓子冒火长痘痘了吗?
再说对我们女人来讲
衰老先从阳明胃经开始
这是老祖宗讲的话:
“女子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
脾胃被摧残了
吃下去的东西再好
也无力化成气血
肌肤没东西滋润
慢慢脸色就会萎黄
面部开始枯萎
眼袋逐渐耷拉下来。。。。
所以脾胃弱了
不仅消化会出毛病
女人也会老得更快
那怎么才能健脾养胃呢?
这就绕回我们最开始的主题
揉中脘穴
用手掌掌心或掌根
放在中脘穴上按揉
这是最简单的养胃手法
而且不止是缓解胃脘不适
像是一些消化道方面的
急/慢性胃炎,腹痛腹胀
呕吐,反酸,肠鸣泄泻,便秘
都可以用中脘解决
不过这方面疾病
我建议再加上天枢穴
这也是胃经上的穴位
对月经不调的女性也要好处
还有失眠的
我们说胃不和则寐不安
可以中脘+神门
神门是治疗失眠的常用穴
有的人这些穴位按下去会酸胀
这是正常的感受
我一直说
人体是很精密的仪器
哪个脏腑有病
从穴位就能反映出来
对普通人来讲
很多人的解决方法就是吃药
但药终究是药
不是人人都适合
总之牢记
脾胃是身体的“大本营”
你得花一辈子去呵护它
穴位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