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医院综合介入科陈炎主任及其团队,使用上海微创心脉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Minos?腹主动脉覆膜支架及输送系统,完成一例腹主动脉腔内修复术(EVAR),顺利治疗了一位孤立性髂动脉瘤患者。
患者情况
患者男性,71岁;
主诉:右下肢疼痛8月余入院;
既往史:高血压及II型糖尿病病史;
诊断:CTA检查为“右侧髂总-髂内动脉夹层”。
CTA部分测量数据汇总
手术方案
1.患者右侧髂动脉瘤巨大,有治疗指征;
2.右髂总动脉近端锚定区不足,不宜用髂动脉延长支或漏斗型覆膜支架修复;
3.选用Minos?腹主动脉覆膜支架系统进行EVAR治疗:Minos?为分体式分叉型覆膜支架,近端肾上锚定,具有较强的径向支撑力;三件套结构能够实现支架在体内的灵活组装、分支支架远端的精准定位及病变部位的最大化覆盖。
4.选用支架规格
手术过程
术前造影
术后造影
手术过程讨论
孤立性髂动脉瘤在腹部动脉瘤中较为少见,仅占2%~7%,患者多为老年男性,其中髂总动脉是最常见的病变部位,约占89%。25%的患者表现为双侧髂动脉受累。从影像学上来说,当髂动脉管腔直径>1.5cm时就可诊断为髂动脉瘤。大多数患者临床上无明显症状。
在治疗方面,许多指南建议超过3cm的瘤体需要外科干预,方法包括外科手术及腔内治疗。前者是治疗低风险患者的经典方法,但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较高。腔内修复最早出现在年,因其安全、微创、有效而得到推广,成为高龄及手术高风险患者的更好选择。
Minos?腹主动脉覆膜支架及输送系统作为心脉医疗?自主研发的新一代腹主动脉覆膜支架系统,适用于腹主动脉瘤的腔内治疗,是目前国内唯一一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将输送鞘外径降低至14F(5mm)的产品。超低外径的输送系统将股动脉的入路直径要求降低到4-5mm,并能顺应更迂曲的血管。裸段激光雕刻而成的倒钩确保支架的长期稳定性;覆膜支架三件式结构,可灵活组合,满足各种手术需求;分支支架由单丝编织而成,柔韧有度,能够顺应各类复杂的髂动脉形态。
专家介绍
陈炎主任
广东医院综合介入科主任
广东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学介入学组成员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心血管疾病预防与治疗青年委员会分会委员
中国慢性闭塞病变治疗俱乐部注册成员(CTOCC)
精通大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胸主动脉夹层/腹主动脉动脉瘤腔内修复术),精通外周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锁骨下动脉,下肢动脉)。
参与编写《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介入治疗》、《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逆向介入治疗技术》;先后发表论文11篇;专业特长为冠心病、心律失常、外周血管的介入治疗,每年冠心病介入超过例,心律失常介入治疗超过50例。
科室介绍
医院综合介入科是江门市重点专科,是目前江门地区一家设施完善、设备先进、专科医务人员配备齐全的规范化综合介入(心血管、脑血管、外周血管)治疗科室。收治的病人主要为:心脏病、脑血管病、外周血管患者。目前开放床位19张,拥有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及先进的医疗设备。现有临床经验丰富、技术过硬的医护人员22名,其中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3名。科室已开展的介入手术有:冠脉造影术、冠脉腔内血管成形术、冠脉支架植入术(俗称“通波仔”)、冠脉内旋磨术、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心律失常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术、埋藏式永久起搏器安装术、先天性心脏病(房缺、室缺、主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主动脉覆膜支架植入术、肢体动脉栓塞球囊扩张及血管内溶栓术、肢体动脉支架植入术、动静脉瘘血管成形术等。
参考文献来源:吴文辉、蒲俊舟、薛玉国等.一体式分叉型覆膜支架在介入治疗孤立性髂动脉瘤中的应用.心肺血管病杂志,,38(5):-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