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的营养价值极高,还被人们誉为“白色血液”。在大家的印象里牛奶老少皆宜,很多人早餐和睡觉前都离不开牛奶。而且大部分中老年人都有着喝牛奶的习惯,但是喝牛奶之前你一定要知道,以下这6种老年人喝牛奶相当于喝毒药下肚,危害极大。如果你是其中一种,切记不要再喝牛奶。
患肾结石的老年人不要喝牛奶
牛奶有助睡眠的功效,许多中老年人都会都有睡前喝一杯牛奶的习惯,但是对于患有肾结石的中老年人千万不可睡前喝牛奶。人喝牛奶大概2个小时后,牛奶中大量的钙正处于通过肾脏排除的高峰时期,人如果此时处于睡眠状态,尿液就会浓缩,钙通过肾脏就会大量增多,这样便会加大结石形成的风险。患胰腺炎的老年人不要喝牛奶
胰腺炎病人一般多有肠胀气,牛奶中含的脂肪和酪蛋白,在胃肠内不易消化,发酵后产生气体会使肠胀气加重,不利于肠蠕动功能的恢复,容易出现脂肪泻。首先是身体并没有吸收到牛奶的营养成分,浪费了牛奶;再是腹泻甚至还会带走人体的水分和其他微量元素,对人体造成二次伤害。缺铁性贫血的老年人不要喝牛奶
众所周知牛奶铁含量是很低的,而钙、磷含量较高,缺铁性贫血的中老年人如果喝牛奶,其体内的亚铁就会与牛奶的钙盐、磷盐结合成不溶性化合物,影响铁的吸收利用,使体内铁量更加不足,更不利于贫血患者恢复健康。乳糖酸缺乏的老年人不要喝牛奶
乳糖酸缺乏的中老年人小肠上皮细胞乳糖酶缺乏,饮用牛奶后乳糖由于缺少乳糖酶分解吸收,乳糖则会进入结肠,被肠道细菌分解,就会产生大量乳酸、甲酸等短链脂肪酸和氢气,造成渗透压升高,使肠腔中的水分增多,引起腹胀、肠鸣、肠绞痛直至腹泻等现象。这在医学上称为“乳糖不耐症”。刚做过腹部手术后的老年人不要喝牛奶
牛奶是极容易引起腹胀的,做过腹部手术的病人喝牛奶很容易会引起腹胀。一般来说术后的病人胃肠道功能恢复以后要先进食流质饮食,然后半流质,然后是正常饮食,术后一个月左右可以根据病人自身的情况先试着喝少许牛奶,没有什么不适则可以服用,如感到不舒服立即停用。牛奶并不会影响病情,但主要是怕牛奶引起病人腹胀,腹泻,难受。有腹胀、多屁、腹痛和腹泻的老年人不要喝牛奶
人进入老年,人的消化系统功能往往减弱或出现紊乱,常感到腹胀,腹痛等症状,如果你有这样的症状还在经常喝牛奶就要注意了。喝牛奶虽然不会引起腹胀、多屁、腹泻和腹痛这些症状,但是可以知道的是喝牛奶后会使这些症状加剧变严重。牛奶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小孩子长身体,中老年人强身健体必不可少的饮料,正确地饮用牛奶对我们好处颇多,但同时也要知道哪些人不适合喝牛奶,必须对自己的身体负责,切不可大意。牛奶虽好,但是也不能多喝哦,牛奶喝多了危害也是很大的。
1.导致蛋白质摄入过量,损害健康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范志红教授指出,这些说法是建立在针对西方人群的调查基础上的。首先,西方人的膳食结构特点是高蛋白、高脂肪,再加上大量的牛奶、奶酪、冰淇淋等,但中国人的蛋白质摄入则是普遍不足。她告诉记者,牛奶中蛋白质的含量是3%,远远低于肉类等食品,甚至低于豆制品(水豆腐5%,干豆腐20%)。从膳食结构来看,它为人体提供的蛋白质比例是很小的,只能起到补充作用。因此,“蛋白质过量的棍子不能打在牛奶头上”。2.牛奶呈酸性,会溶解钙,导致骨质疏松
中国有几千万中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范教授表示,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以前都不喝牛奶或者喝得很少。事实上,牛奶中富含钙、镁、钾等金属元素,总体呈弱碱性--据权威部门测算,克牛奶中含钾毫克-毫克,钙毫克-毫克。既然牛奶呈弱碱性,就不会分解骨骼中的钙质,导致骨质疏松。调查表明,我国大部分骨质疏松患者都生活在农村等牛奶消费量较低的地区。3.导致患糖尿病、皮肤过敏的几率上升
对于糖尿病、皮肤过敏等问题,范教授指出,研究发现,6个月以前的婴儿如果接受了牛奶蛋白,成年后患糖尿病的几率会增加;4-6个月的孩子用牛奶喂养,有可能增加皮肤过敏的发病率。因此她表示,在婴儿时期,我们要提倡喝母乳,少喝牛奶。但对于6个月以后的孩子,特别是成年人来说,饮用牛奶与糖尿病和过敏发病率没有什么关系。对牛奶过敏是个体现象,一般是对牛奶中的一些乳蛋白过敏,就象有人会对花粉过敏一样,不应该因为个体现象扩大。4.导致患乳腺癌等癌症的几率上升
“牛奶致癌论”近年来受到不少研究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