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腹急结是指什么症状

《伤寒论》第条所言之“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这段文字,仅仅将“少腹急结”理解为患者的自觉症状,如疼痛、胀满等,显然是片面的。实际上,通过深入的学习和实践,我们可以发现腹诊在中医临床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腹诊不仅仅是患者的自我感受,更是一种客观的他觉症状。医生通过触摸患者的腹部,可以感知到腹肌的紧张度、疼痛的位置和程度等,这些都是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在《伤寒派腹诊·腹候篇》中,对“少腹急结”的描述更为详细:“少腹急结者,少腹拘结而急痛也。如拘挛状然也,按之则必痛也。或有痛挛于腰脚者也,桃核承气汤主之。”而在《中医腹诊学》中,更是明确指出:“结证是邪气凝结于内,或气血瘀滞结块,聚结不散,自觉局部结胀不通,疼痛不移,按之痛或不可近手,腹肌紧张、挛急,触之如条索状。”这意味着,当医生在触摸患者的腹部时,如果感觉到脐左旁或左少腹部有明显的压痛,且压痛向上或向外放射,那么就可以判断为“少腹急结”。综上所述,“少腹急结”不仅是桃核承气汤的主证,更是其腹证。医生在诊断时,应该结合患者的自觉症状和他觉症状,全面、客观地评估病情。只有这样,才能做出准确的诊断,从而选择最合适的方剂进行治疗。这种依腹证直接选方用药的方法,既简单又有效,值得我们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现将学习后辨证使用桃核承气汤的验案分享如下。

余某,一位五十九岁的女性,于年5月16日首次踏入诊室。她满面愁容,主诉胸闷、心慌已持续一周,口中苦涩干燥,腹部胀满不适,时常嗳气。情绪上,她感到心烦意乱,焦虑不安,大便干燥,小便却通畅无阻。更让她感到不适的是,上午九时多,她常感到头晕目眩,肢体乏力。这些症状让家属和她自己都不禁疑心重重,担心是否患有重病。回顾病史,年3月2日,余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经过一系列检查,她被诊断为心脏神经官能症。虽然胸部CT结果显示双肺存在多发肺结节,但与前次检查相比并未发现明显变化,医生建议年度复查。观察她的舌象,舌淡苔薄,舌尖红赤且有裂纹,苔色黄白厚腻。脉象上,左脉沉滑,右脉弦滑。腹部触诊显示腹力4/5级,上腹和脐中压痛明显,左少腹压痛并向外放射,右少腹亦有压痛。综合四诊信息,我诊断她为阳明病。针对阳明病的特点,我为她开具了桃核承气汤。方中桂枝温通血脉,大黄泻热通便,桃仁活血化瘀,芒硝软坚散结,炙甘草调和诸药。这个方剂旨在清除阳明之热,活血化瘀,通便止痛。

服药后,5月20日复诊时,余某满脸喜悦。她告诉我,服药后每日大便5~6次,胸闷、口干苦、头晕等症状均有所减轻,腹部也感觉更加松软,心情也转好了许多。舌象上,舌淡苔薄,舌尖红赤裂纹仍在,苔色转为白腻干。脉象上,左脉弦紧,右脉弦滑。腹部触诊显示腹力仍为4/5级,上腹和脐中压痛依然明显,但左少腹压痛已减轻,仍向外放射,右少腹压痛未变。

看到患者症状有所改善,我守前方继服3剂。余某服药后更是喜笑颜开,她激动地说:“我现在全好了!没想到中医这么神奇!六服药,二十多块钱,六天时间,我的病就好了!”听到她的夸赞,我深感中医之魅力无穷,只要我们用心钻研,定能为更多患者带来健康和希望。在处理此类情况时,传统的脏腑辨证方法往往能为我们提供有价值的线索。患者所表现出的“胸闷,腹胀,心烦,焦虑”等症状,以及舌淡尖红、脉弦滑等体征,均指向了肝郁气滞的可能性。而“口干苦,大便干”则进一步揭示了肝郁化火的病理状态,火热之性炎上,从而引发口干口苦,同时火热蕴结于肠道,导致津液受损,大便干结。然而,患者所展现的“头晕,肢体乏力”等症状,却似乎带有一种“虚”的表象,让人不禁怀疑是否存在气血不足的情况。这时,医生可能会陷入纠结,需要仔细权衡各种可能性。在临证腹诊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患者的腹力达到4/5级,上腹和脐中压痛明显,这提示我们可能存在大柴胡汤或当归芍药散的腹证。然而,更为关键的是患者表现出“上腹压痛、左少腹压痛甚,向右放射”的症状,这恰恰是桃核承气汤的主证。因此,在腹证的分析中,我们需要抓住主要矛盾,分清主次。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腹诊结果,我们选择了桃核承气汤原方进行治疗。在辨证过程中,我们认为“胸闷,腹胀,焦虑”等症状属于实证范畴,“心烦,口干苦,大便干”等症状则属于热证范畴,因此选用具有逐瘀泻热作用的桃核承气汤是十分合适的。而患者所出现的“头晕,乏力”等症状,很可能是因瘀致气血失调所表现出的假象,这些症状并非真正的“虚”。通过腹诊结合患者的具体病症来选用经方,可以使医生在辨证选方时更加客观,减少主观臆想的影响,从而提高辨证的准确度。这种方法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患者的病情,还能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图文万粉激励计划#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uzhanga.com/fzjx/1308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