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治疗过的一位脑梗患者,他这个情况有一年多时间了,平时整天精神萎软,讲话声音低微,面色苍白无华,胃口一般,大便溏湿气重,舌淡红苔薄白,双手脉都细弱无力。几天前还有加重的迹象。
西医诊断:脑梗塞!
但是在中医里面:这不是典型的中气下陷吗?气虚下陷,导致气血不能上升濡养头部,这还不容易治吗?名医朱丹溪“百病中多兼有痰”既然是气虚,那势必会导致水湿运化失常,痰浊内生、痰浊阻于脑部而发为眩晕。由于人体脾的运化水湿功能下降,或水液在体内的循环、排泄过程中遇到障碍,水液就不能正常滋润人体,反而会在体内形成异常的积聚,成为一种病理物质。这种异常积聚的水液,中医就将它称为“痰饮”。
一、什么叫痰饮
其中秽浊、黏滞、稠厚的部分,叫作“痰”,另外清稀、澄澈、透明的部分称为“饮”。因此,中医的“痰”,还包括因为水液代谢障碍而产生的,符合秽浊、黏滞、稠厚特征的病理产物。“有形之痰”主要存在于肺,可能是自身水液代谢障碍所产生,也可能是外界邪气侵袭肺部所产生,这种痰产生后,可以通过咳嗽排出体外,能被观察到,因此比较好理解。
我们对“有形之痰”应该是比较熟悉的,在感冒咳嗽的时候常会接触到它,但我们有没有注意过这样的一个细节:同样是肺里咳出来的痰,在性状上又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差异。比如有的痰呈白色黏糊状,有的痰色白而稀薄,有的痰呈白色泡沫状,有的痰色黄而稠厚,有的痰呈灰黑色,有的痰呈黄绿色……为什么同样是痰,却会有这么多变化?
二、痰和湿有什么不一样?
中医里的痰是怎么来的,一般痰是由水液受热后蒸炼而来,可以说水湿就是痰的物质基础,湿气重的人往往痰也比较多,或者说痰是湿气的进一步发展。关于痰湿体质的调理,应该说有痰已经到了湿气很重的地步了,之前也讲过燥湿化痰的中药方剂,最经典的莫过于二陈丸,温胆汤。
但是,要祛痰也要先分清寒痰和热痰。说到这个!痰和湿有必要分开来讲。湿气重都有哪些表现?比如头面爱出油,肢体困重,舌淡胖,口淡无味,食少腹胀,便溏,男子阴囊潮湿,女子白带增多,苔白润或腻等。
湿气重都有哪些原因呢?
第一点就是运动量太少:中医说运动能生阳,运动起来脾阳才能振奋,肾阳才能生发,才能把体内的水湿代谢出去。第二个原因是饮食不节:贪凉饮冷最容易伤及脾阳,脾属土可以治水,脾虚了水湿代谢不出去就到处泛滥。
三、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
也就是说在生湿生痰的同时,或许已经有肾阳亏虚的症状了,只是这些都是慢慢进展的,或许症状不明显,或许发现了也没有在意。
按照这个思路,一个祛痰新秀来了,它就是化气汤:炒白术、党参、陈皮、半夏、甘草、茯苓、橘络、胆南星、焦山楂、生姜。
化气汤的妙处在于重用了有补肾功效的芡实,白术属于固涩的中药,可以收敛肾气,补肾健脾的同时还能祛湿。
这个方子适合顽固性的痰湿,比如用二陈汤效果不太好,或者用的时候见效停药又容易反复的。想要不生病的根本还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这个道理一定要明白!除此之外:合理检查合理用药,良好的医患关系从一份信任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