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疾病 http://www.zgbdf.net/m/<
目前,我区正处于梅雨季节,今年的入梅时间是6月17日,接近常年的6月18日,同时资料显示,我区常年出梅时间是7月13日,我们可能还要忍受一段时间的“黄梅天”。梅雨季节是一年中环境潮湿和物品发霉的高峰,要想相对轻松、舒适、健康地度过这个季节,学会与“霉潮峰”缠斗必不可少。近日,记医院,来寻找围攻“霉潮峰”的“全真七子”。
海门街道狮山路社区居民刘燕家住一楼,她告诉记者,每到梅雨季节前后,与潮湿和发霉大作战就成了她生活的阶段性重点任务。除了减少拖地,防止地面湿滑引发摔倒,刘燕还有自己的一套办法:“如果卫生间潮湿的话,先用干布把地擦干,如果有蟑螂之类的虫子,用雷达喷一下。家里比较潮湿的话可以开空调,除湿效果比较好。”
采访中不少市民表示,梅雨季节,衣服的晾晒也是个难题。记者了解到,随着电器的普及,电力烘干或除湿机抽湿成为不少“电器派”市民遭遇“霉潮峰”时解救衣物的首选。对此,一些商家也抓住商机推出一批洗烘产品,受到市场青睐。“黄梅天气,顾客对衣物晒干、杀菌的需求大,我们的洗烘套装组合卖得特别火爆。”一商场导购员陆健华说。
此外,干燥剂、除湿袋、碳制品等则成为不少“吸水派”市民的防潮必备。市民陈女士家里就时常备着衣柜专用吸湿剂。记者在超市发现,这些物品在货架上琳琅满目。同时,也有一些市民选择换个思路,用密封的办法把暂时不用的衣物在梅雨季节到来前提前晒干并收纳起来,防止湿气侵袭衣物。真空压缩袋便成为“密封派”市民的“趁手兵器”。
与应对衣物受潮发霉思路和派别的纷繁相比,记者观察发现,食品的防潮防霉则是抓住一个关键——密封,不过密封的手段和技巧则不一而足。近日记者走进通源市场干货店,只见店主沈珺正在用自封袋分装辣椒、虾干等商品。她表示,这样做一方面方便顾客选购,另一方面是为了防潮、防霉和保鲜。对于干货储存,她还有小妙招:“梅雨天空气湿度太高,可以放几张纸巾在袋子的封口处,然后将袋口扎紧,干货就不易受潮了。”
记者在城区一家炒货店看到,除了使用自封袋外,店主也会使用玻璃柜和玻璃罐来为食品隔绝潮气,防止发霉变质。店主韩楠经营炒货多年,他告诉记者,密封也不是绝对安全,时间太长炒货还是难免会受潮或者发霉,在梅雨季节他还会增加炒的频次,避免长期保存带来的风险。韩楠建议市民在梅雨季节购买花生、山核桃、瓜子等炒货时要购买小包装的,已经开封的炒货要在做好密封的同时,放置在温度适宜的地方保存。韩楠介绍:“在25℃以下储存炒货是最好的。”
市民杨先生最近感到整日昏昏沉沉提不起精神,医院就诊。医院中医师朱骏介绍,入梅以后空气湿度大,往往会引起人体的一些疾病发生。“许多人一到梅雨时节,就会出现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消化功能不良的现象,有的甚至还时常伴随有精神萎靡不振、贪睡、手脚无力、舌苔白腻等现象,在中医中就把此类现象叫做‘湿邪’。”朱骏表示。
朱骏建议市民在梅雨季节要劳逸结合,过度疲劳易导致湿气乘虚而入;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注意加强体育锻炼,适度的运动能增强体质、助消化、促进血液流通。同时提醒市民,也要注意居家环境和饮食。朱骏解释道:“尽量少在潮湿的地方。如果条件允许,可使用抽湿机或在墙角放置干燥剂,保持室内湿度适中。这段时间,应以清淡祛暑、清热解毒食物为主,不宜过食生冷、油腻的食物,以免助湿伤脾。”
医院走访了解到,梅雨季节内科疾病高发的同时,也是各种皮肤病的高发期。医生提醒市民应多加注意,即便天气不好,也要注重衣物的洗涤和干燥。医院皮肤科主任许卫华跟记者分享:“有些患者一到这个季节身上会发痒,严重的可能产生红色丘疹和小水泡。我们建议从柜子里拿出的长时间没有穿过的衣物,要重新洗涤、烘干后再穿,可以避免一部分这样的症状。”
除了衣物洗晒不足的原因外,医生指出梅雨季节空气流动性差,湿度高,生活环境中霉菌、螨虫等微生物容易生长繁殖,也容易诱发各类皮肤疾病,市民要注意防范。许卫华介绍:“我们建议市民朋友,梅雨季节首先是搞好环境和个人卫生,如果有宠物,也需按时给宠物驱虫、清洗,减少螨虫、跳蚤生长机会。此外,凉席需每天清洁处理,必要时可用开水烫洗。”
医院皮肤科主治医师陈佳琦认为:“在这个季节,我们尽量选择穿棉麻类透气衣物,出了汗特别是运动过后要及时清洗。饮食清淡,少吃辛辣,从而减少湿疹的产生。”
记者根据观察也总结出了围攻“霉潮峰”的一些心法口诀,在这里分享给大家。抓住晴好快晾晒,干的东西封起来;雨天门窗及时关,阻止湿气屋里钻;地面返潮该注意,拖地频次要降低;衣物鞋袜晾晒是难题,抽风、吸湿、烘干莫迟疑;梅雨也有季节病,做好预防保安宁。
原标题:《
市民朋友,围攻“霉潮峰”,这份攻略请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