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小宝宝腹胀的4种原因,你get到了吗

小卿曾经见过很多小宝宝肚子都是圆鼓鼓,曾一度认为小宝宝都是这样的。但小卿的两个宝宝从小就没有小肚腩,就算吃饱了也是平平的。

以前小卿以为两个宝宝都是因为太瘦了才会这样,但是后来发现有些小宝宝很瘦,小肚子还是圆鼓鼓的,这让小卿很困惑。

直到今天,小卿在育儿杂志上看到一位儿科教授发表的文章,才算真的明白小宝宝为什么会有大肚腩。

一、宝宝吃奶时吸入了空气

有些妈妈可能不理解,宝宝吃奶为什么会带气一起吃进去了呢?下面小卿来告诉大家是怎么回事。这要分两种情况:

01母乳喂养的宝宝

宝宝吃奶时含接姿势不正确,宝宝没有把整个乳头和大部分的乳晕含进去,宝宝的口唇没有紧贴乳房,吸奶的同时空气容易进入口腔,随着奶一起吞咽下去了。

02人工喂养的宝宝

大人在给宝宝喂奶时,奶并没有完全充满奶嘴,奶瓶位置斜放,尤其乳汁大部分吸去后瓶中只剩少量奶,吸奶同时就吞下了空气。

症状

腹胀明显的小宝宝有时会哭吵、皱眉、摇头,表示出一种不舒服的样子,少数情况下会呕吐。

预防

首先要纠正宝宝的衔乳姿势,让宝宝含住乳头和大部分的乳晕,将乳晕下的乳房组织,包括储存乳汁的乳窦部分也含入口内,而不是仅仅含住乳头。

乳房组织被含住后在口中拉长会形成“长乳头”,而真正的乳头仅占“长乳头”的1/3,这才是正确的衔乳姿势,才会有效地吸到更多的乳汁,而不吸入空气。

含接正确时,从外观上看,宝宝的下颌接触乳房,口张大,下唇外翻,露出的乳晕比口下方多。

含接不良时,则下颌不接触乳房,口张得不大而向前噘,下唇不向外翻,口上、下方露出的乳晕一样多。

应对措施

喂奶完毕后竖直抱起宝宝,轻轻拍打他的背部,使胃内空气随口排出。经过数次拍打,胃内空气排尽后,胀鼓鼓的腹部就变得平坦了。

人工喂养宝宝时,奶瓶位置一定要倒过来,使奶液充满奶嘴。

二、一次喂奶的量太多

新生宝宝3天后的胃容量才大约30~35毫升,3个月时约毫升,1岁时约毫升。当然,胃的容量会随着奶量的增加而增加,如果一次喂奶量太多(多见于人工喂养的小宝宝),而又不能迅速进入十二指肠,胃会明显扩张。

应对措施

人工喂养一次喂奶量不能太多。提倡母乳喂养,母乳的分泌量随着婴儿月龄的增加而逐渐增加,不会因吸入母乳过多而造成腹胀。

三、肠道内菌群失调

正常情况下肠道内的各种细菌处于相对稳定的情况,肠道内对身体有益的细菌监控着肠道内对身体有害的细菌,不使后者“兴风作浪”。当肠道的内环境发生变化时,尤其肠道内的有害细菌——产气杆菌大量繁殖时,这种细菌在肠道内生长繁殖的过程中产生了气体,积少成多,最终造成腹胀。

应对措施

可以用肛管排气,将肛管的头部蘸些凡士林或石蜡油,之后轻轻插入肛门口约10厘米左右,另一端放在装满清水的瓶内,如果有空气排出,瓶中出现水泡泡。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可以服用微生态制剂,抑制肠道内产气杆茵的繁殖。

四、少见的情况为肠道发生梗阻

如先天性肠闭锁,先天性无肛。腹胀发生于出生后1~2天内。后天性的疾病如肠套叠,肠扭转等。当肠子“上下不通”的时候,胃液、肠液、奶汁不能向下流,肠道内空气不能经肛门排出时会出现腹胀,此时胃肠道充满了空气与水。

应对措施

遇到这种情况,医院。

原来大多数肚子圆鼓鼓的小宝宝都是因为吃奶时吸入了太多的空气导致,所以新手爸爸妈妈可要注意了,调整你们的喂奶姿势和喂养习惯,一般都是可以解决问题。千万别以为宝宝肚子圆鼓鼓的是吃饱了。

乳腺护理/健康调理/产后修复/培训咨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uzhanga.com/fzyy/607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