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柴胡汤治疗呕吐腹胀案

医院中医经典科,是重庆市首家中医经典专业临床学科,是医院最具中医特色的科室之一,科室以《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中医经典理论为学术指导思想,诊治以心肺为主的多种专科疾病。中医经典科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以中医治疗为主的综合科室,科室拥有一支中医经典理论功底扎实、临床经验丰富、技术过硬、医德医风良好的医疗护理团队。科室坚持“中医特色”发展思路,突出中药和各种中医特色疗法的综合运用,中医特色气氛浓厚。科室始终遵循“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突出中医疗法,疗效显著,特色鲜明,深受广大患者好评。

1

患者周某某,女,83岁,因“呕吐1天。”由门诊拟“慢性胃窦炎”,于年11月17日收入中医经典科。

现病史:患者1天前因受凉后出现呕吐,进食后加重,呕吐物胃内容物,伴上腹胀、反酸、呃逆,便秘,偶有咳嗽、咳白色泡沫痰,伴头晕、心悸、肢体乏力,多汗,左上肢及肢体麻木,无其他明显伴随症状,未予系统正规治疗,为进一步诊治,来我院就诊,门诊以“呕吐”收入院。发病以来,病人精神不振,口干多饮,喜热饮,无恶寒发热,怕热,多汗,饮食正常,失眠多梦,大便秘结(3天一次),小便灼热,色黄,夜尿多。

既往史:有“高血压、2型糖尿病、冠心病”病史,胆囊切除术后,左腕曾摔伤骨折(具体不详),自诉对“阿司匹林”过敏。

体格检查:双肺呼吸音稍粗,双肺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率76次/分,律齐。腹平坦,剑突下轻度压痛,稍拒按,无反跳痛、肌紧张。余无特殊。

辅助检查:-11-17肝功:丙氨酸氨基转移酶: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U/L,γ-谷氨酰基转移酶:U/L。脑钠肽:N末端脑钠肽:.4pg/mL。心电图:1、频发室性早搏;2、一度房室传导阻滞。上腹部CT:胆总管下段结石伴胆总管扩张。右肾稍萎缩,双肾可疑细小结石。泌尿系彩超:1、右肾窦极低回声区,考虑局限性积水可能。

中医四诊:望之少神,表情痛苦,面色少华,体形消瘦,精神不振,语声低微,言语清晰,呼吸如常,偶咳嗽咳痰,口干多饮,喜热饮,无太息、呻吟、腹鸣之声,下腹部拒按,轻压痛怕热,多汗,饮食正常,失眠多梦,大便秘结(3天一次),小便灼热,色黄,夜尿多,舌红,苔干白腻,舌有裂纹,脉细滑。

入院诊断:

中医诊断:1、呕吐(阳明实证)

西医诊断:1、胆总管结石2、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3、冠心病心律失常一度房室传导阻滞4、2型糖尿病5、腔隙性脑梗死6、肝功能不全7、右肾局限性积水

2

01

11月17日初诊

目前症见:呕吐,进食后加重,呕吐物胃内容物,伴上腹胀、反酸、呃逆,便秘,偶有咳嗽、咳白色泡沫痰,头晕、心悸、肢体乏力,多汗,左上肢及肢体麻木,病人精神不振,口干多饮,喜热饮,饮后恶心,无恶寒发热,自觉怕热,多汗,失眠多梦,大便秘结(3天一次),小便灼热,色黄,夜尿多。舌红,苔干白腻,舌有裂纹,脉细滑。

病机分析:患者初诊时已感受寒邪三天,但无恶寒反恶热,脉不浮而呈滑象,可知表证已入里。邪犯少阳,故胃脘苦满不欲食,激动里饮则欲呕;内传阳明,阳明热结,邪热上泛,腑气不通,故大便秘结、腹胀,阳明邪热攻冲,故怕热、多汗,热扰心神故失眠多梦。结合舌脉,均考虑太阳表邪入少阳,同时形成阳明里实。然患者八旬高龄,虽合并阳明里实热,但形体消瘦,脉细,知其本底素虚,故不予承气类过度攻伐耗伤正气,伤其津液,当祛其半表半里之邪,因其腹胀且按之疼痛,考《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按之心下满痛者,此为实也,当下之,宜大柴胡汤。”,同时应下其阳明里实,故予大柴胡通降阳明之实。

治法:和少阳,降阳明

主要方药:大柴胡汤

北柴胡45g

生黄芩20g

白芍20g

生半夏45g

(先煎)

枳实25g

大枣25g

大黄20g

(后下)

生姜25g

_

共1副,每副ml,每日1剂每日3次,煎服。

配合中医理疗予超声药物透入、皮内针治疗、穴位敷贴、中药封包治疗加强泄热通腑作用。

药后反应:服药后可解出少量干结大便,呕吐稍减。

02

11月18日二诊

目前症见:精神一般,呕吐较昨日明显好转,感寒热往来,胸胁苦满,伴上腹胀、拒按,反酸、呃逆,大便已经解出一点(便质干结),小便灼热较前改善,色黄,夜尿多(6-7次),舌暗红,苔尖、中部散在瘀斑,舌有裂纹,苔白腻(舌根尤为明显),脉弦滑结。余较前变化不大。

病机分析:患者排出少量干结大便,呕吐好转,单纯怕热已减,腑气有通降之势,然寒热往来,胸胁苦满,脉弦,提示正邪交争,仍当以柴胡剂祛半表半里之邪;脉滑、腹胀、拒按提示仍有阳明里实。小便色黄,夜尿多,内热仍在,且与饮邪互结。舌瘀斑,脉象弦结,亦提示水饮,考虑病久必瘀,邪热下行,邪有出路,通降瘀热除水饮之力需逐步加强。

调整处方:予原方中加用桃仁15g、金钱草30g、海金沙30g、茵陈30g泻瘀浊,通瘀热。共1副,每副ml,每日1剂每日3次,煎服。

药后反应:服药后有矢气,大便较前通畅,矢气后上腹胀减轻。

03

11月19日三诊

目前症见:患者诉今日无呕吐、反酸,伴上腹胀、呃逆,矢气后上腹胀减轻,诉昨日解大便3次(第1次结大便费力,便干,第2-3次大便易解,便质稀),今日大便已解,便软,无咳嗽,头晕、心悸、肢体乏力较前稍减轻,感时寒时热,多汗,左上肢及肢体麻木,纳可,失眠多梦较前改善,小便灼热较前改善,色黄,夜尿3次,舌暗红,苔白腻(舌根尤为明显),脉弦缓结。

病机分析:患者入院时症状已明显好转,但仍有腹胀呃逆,矢气后减轻,小便灼热,但夜尿次数减少,舌苔仍白腻,可见余热未清,续守原方,因势利导,巩固疗效。

调整处方:结合患者症状,效不更方,续原方2剂,煎服法同前。

药后反应:患者无呕吐、反酸,大便每日必解。

04

预后及转归

患者无呕吐、反酸,上腹胀、呃逆好转,矢气后觉舒,大便已解(先干后稀),便软,无咳嗽,头晕、心悸、肢体乏力好转,感时寒时热及多汗好转,左上肢及肢体麻木明显减轻,纳可,眠可,多梦较前改善,小便无灼热,色稍黄,夜尿3次,舌红,苔白腻(舌根尤为明显),脉弦缓结。因患者高龄,家属见症状好转,复查肝酶正常范围,便要求出院继续家中调养为主。于.11.21带药出院。1周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uzhanga.com/fzbm/565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