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怎么上厕所

年八国联军兵临北京城下,慈禧太后带着光绪帝仓皇出逃。很快,联军占领了北京,烧杀抢掠,从皇宫到平民都被抢了个遍,损失无法估量。抢掠完之后开始整顿,然而这些外国军队占领北京后发现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当时北京是没有足够的公共厕所的,人们都是就地解决,天晴的时候粪便化成粉末和灰尘漫天飞舞,下雨了则和水混合在一起占领街道让人无处下脚。偌大的都城看起来就像是个露天大厕所,于是联军成立临时管制,明令禁止北京城内随地大小便,分区占领的联军开始着手解决这个问题,他们开始在街上修建公共厕所,组织人员定期打扫,严格查禁随地方便者,查到了罚去打扫厕所,甚至会被联军士兵射杀,付出生命的代价。那么千百年来,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到底是如何解决上厕所的呢?上图是清初绘制的《苏州市井商业图册》中的一页(里面的人物是晚明装束)。其中有个细节很有意思。在苏州某城门附近城墙根下,有一座公共厕所。图中能看到一人正在小便,一人蹲在缸上大便。这种公用厕所一般都有承包人,收集起来的粪尿对外出售。粪可以制作粪肥,尿可以熬硝,用来熟皮或者做药。清朝北京也有这种公共厕所,叫“官茅房”。古代有身份的人上厕所,穿的官服长袍一般左右有开叉,撩开之后是前后两片,然后脱下中衣,坐在恭桶上解决。一个人不够忙的话还可以有书童丫鬟伺候着,清朝穿大褂的可以把下摆撩起来搭肩膀上。至于没身份的白丁,日常就是短打扮,脱下裤子、褪下裙子就解决了。《西游记》三清观那回,孙悟空“掀着虎皮裙,撒了一花瓶臊溺”;八戒“揭衣服,忽喇喇,就似吕梁洪倒下板来,沙沙的溺了一砂盆”;《红楼梦》里面刘姥姥在大观园里腹胀,“忙的拉着一个丫头,要了两张纸,就解裙子”……关于擦屁股,古人讲究的会用厕筹。明朝有人拜访胡元瑞(江南著名藏书家),说去安平(今河北省安平县),见当地男女上厕所用瓦砾代纸,“殊可呕哕”。胡元瑞笑道:“安平在唐代是博陵郡,正是(《西厢记》)崔莺莺的故乡。”客人说:“大家闺秀,或未必然。”胡元瑞说:“厕筹的清洁功效是与瓦砾一样的,怎能不为崔莺莺的要处掩鼻?”禅宗公案中的“干屎橛”,一说也是指厕筹。南唐李后主曾亲自给和尚削厕筹。削完后还要在脸上刮一刮,试一下有没有芒刺。制作这么麻烦的厕筹肯定不是一次性的,用完后还要洗干净摆回去接着用。元明之后,纸的造价逐渐低廉,上层社会开始使用草纸擦屁股。明代的宝钞司在英宗年间停造宝钞,专造草纸。每年消耗稻草24万斤,银余两,香油45斤(抹车轴用)。所造草纸每年72万张,专供宫女太监使用,皇上的御屁股,则要用外面买来的杭州产的上好草纸擦。这是上等人的擦屁股。底层人就是用土块、石头、秸秆,树叶子之类,也有叫狗来舔的。过去穷人吃的是高粱、棒子面,拌点糠啊菜啊的,一年也见不到什么油水荤腥,所以拉出来的屎比较干,也不黏。拉完屎之后,肛门周围比较干净,不用很仔细地擦,简单刮刮就行了。还有更粗犷的地方就干脆不擦,蹲下拉屎,拉完了站起来就夹着残屎走开。上图是江户时代日本的公共厕所。过去(一直到二战前后)日本人身份地位高的会用厕筹,一般人习惯用八角金盘的叶子当厕纸,旱厕旁边经常种植八角金盘,进去拉屎就扯几张(其叶有毒,可杀旱厕蛆虫)。谷崎润一郎有篇文章写道:“志贺君给我提起,他从已故芥川龙之介那里听到过关于倪云林的厕所的故事。他搜集众多飞蛾翅膀放入壶中,垂粪于其上。因为蛾翅是非常轻柔松软的物质,可将坠落的牡丹饼立即埋没而不为所见。古往今来,未曾听说厕所之设备有如此奢华者。粪团自上吧嗒而下,无数蛾翅烟雾一般腾升起来”。但实际上《云林遗事》记载倪云林的厕所是这样的:「其溷厕以高楼为之,下设木格,中实鹅毛。凡便下,则鹅毛起覆之,一童子俟其旁,辄易去,不闻有秽气也。」所以说,芥川龙之介应该是闹了个乌龙,把鹅当成了蛾……关于上厕所的雅称,有”更衣“、”净手“、”出恭“等等。”出恭“这个词出现得比较晚。明朝科举考试,考场设有“出恭入敬”之牌,以防考生擅自离坐。考生如欲上厕所,必须领此牌,遂以为例,称上厕所为“出恭”。古代东亚地区曾流行把厕所盖在猪圈上。各地墓葬里出土了不少这样的汉晋明器。甚至直到80年代改开时北方某些地区还有这样的旱厕。这个历史至少能上溯到周朝。《国语》里有“昔者大任娠文王不变,少溲于豕牢”,大任(太任)是周文王的母亲。这种陶厕明器的出土范围主要是中原地区,南至安徽-湖北-湖南一带。福建过去也有这种“猪厕”,并传播到琉球,应与几次大乱时中原人南下、“八姓入闽”有关。古代朝鲜半岛的咸镜道、江原道、庆尚道、全罗道、济州岛等地区也有这种猪厕。此外在尼泊尔、菲律宾、印度(果阿)等地区也有类似的猪厕,让猪直接取食人类粪便。人的膳食结构导致粪便中残留的蛋白质数量不少,是不错的猪饲料。但这种食物结构容易导致猪囊虫病传染给人,然后再传给猪,造成恶性循环。美国占领冲绳期间,就把当地的猪厕给取缔了。朴正熙“新村运动”时期,韩国乡间的猪厕也被大量拆除,如今只在济州岛仍保留,并成为民俗展览式的遗迹。

端午、暑假“丝绸之路-河西走廊”游学火热招募中,详情点击链接:

去中国的地形博物馆,探寻丝路遗珍丨端午、暑假

游学是我们最擅长的方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uzhanga.com/fzbm/651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