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菌群失衡该怎么办如何预防一文说清

几乎每一个人都会经历腹痛、腹胀、腹泻、便秘等胃肠不适。

这些人可能并没有器质性病变,只是胃肠功能肠道菌群失衡,出现了紊乱。

其实,人体的肠道内有之多的菌群。

如此巨大数量的菌群又被称为人体第二大器官。

正常情况下,肠道内的菌群互相制约、互相依存、互相利用,使得肠道内菌群处于一种动态平衡,这种生态平衡维持着人体消化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

一旦,人体内外环境发生改变时,肠道各菌群之间的平衡被打破,这时有益菌、有害菌和条件致病菌的质与量都会产生变化。这种情况被称为肠道菌群失调。因为肠道菌群失调所引起的各种的临床症状称为肠道菌群失调症。

小编将在这篇文章讲解一下肠道菌群失调症防与治

一、肠道菌群失调症诱发因素

1.饮食因素

饮食可以明显改变粪便菌群。长期摄入过多肉类或者蔬菜、进食熏烤或者油炸食物以及腐败变质等细菌污染的食物,会改变肠道内菌群的质与量,使得有益菌减少,有害菌增加,条件致病菌变为有害菌。

2.年龄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肠道菌群平衡会发生改变。双歧杆菌等有益菌减少,产气荚膜杆菌等有害菌增多,最终导致菌群失调的发生。

3.免疫功能障碍

胃肠道正常的免疫功能来源于黏膜固有层的浆细胞,浆细胞能产生大量的免疫球蛋白,可以防止细菌入侵。一旦免疫功能出现障碍,小肠内菌群就会过度繁殖,导致肠道菌群失调,

4.肠道动力异常

肠道动力存在障碍时,食物推进速度减慢,细菌在肠道内滞留时间过长、大量繁殖。最终造成了肠道菌群失调。

5.药物因素

抗生素、免疫抑制剂、细胞毒性药物、激素以及抗肿瘤等药物会抑制或者促进部分肠道菌群生长,引起肠道菌群失衡。

二、如何治疗肠道菌群失调症

肠道菌群失调的治疗需采取去除病因和给予微生态调节剂的综合措施。具体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寻找并去除诱因:对于特异性病原如志贺菌引起的慢性菌痢,真菌引起的肠炎、艰难梭状芽孢杆菌引起的假膜性肠炎等,需要选择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如果有难以去除的诱因如器官移植后使用免疫抑制剂,肿瘤病人行放疗等,应加强扶正治疗。

  

2、抗生素使用的管理:因使用抗生素尤其是广谱抗生素导致的菌群失调,要在严密观察下停用广谱抗生素或改用窄谱的敏感抗生素。

 

3、改善病人全身状况:全身情况的改善与肠道菌群的自身调整有着密切的关系,注意通过各种治疗改善病人的全身状况。

4、调整饮食:饮食应注意吃些新鲜易消化的食物,一次进食量不宜过多,保证足够的维生素。对腐败性腹泻,可采用高碳水化合物和低蛋白饮食,对发酵性腹泻应采用高蛋白、低碳水化合物饮食。

  

5、微生态调节剂的服用:使用微生态制剂的主要目的是提髙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有益菌的含量,恢复肠菌群的平衡。

三、如何预防肠道菌群失调症

1.用药: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又确有感染的患者在使用抗生素时,应严格掌握适应症,作药物敏感试验,有针对性地选择最敏感的窄谱抗生素治疗,并尽量肠道外给药,而且用量不宜过大,疗程不宜过长,应杜绝无理由地长期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老人、婴幼儿及病后体弱者在使用抗生素或者激素的同时,可以配合使用微生态调节剂和适量补充维生素。

2.饮食:按时按量用餐,不暴饮暴食,戒烟戒酒,少饮用辛辣刺激食物,多吃富含纤维素的易消化食物。日常饮食应以低脂、低蛋白、高纤维、低糖为主。

3.精神:调节心态,怡情养性,保持心情愉快,及时减压,适当放松自己。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删除

END友情提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uzhanga.com/fzfx/762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