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湿气重,湿气重吃再多的补品都无

“湿气重”的症状

食欲不振

没有食欲,容易胀气,吃饭时感觉恶心。

精神萎靡

胸闷,四肢或身体沉重,浑身酸疼;身体特别疲乏,懒得活动;活动时关节发紧不灵活;头昏沉,易困倦,记忆力减退。

脸色暗沉和口内粘腻

舌苔厚腻,舌体胖大;早晨眼皮肿,出现下眼袋。

大便稀烂

基本成形但较软,大便后总会有一些粘在马桶上很难冲下去,且觉得大便排不尽。

体态虚胖

短期内体重明显增加,表现为虚胖,下肢水肿。

如果出现了上面的症状,就需要注意祛湿了,那么,祛湿的中成药有哪些呢?

祛湿功效的中成药

木香顺气丸

功能主治:行气化湿,健脾和胃。湿浊中阻、脾胃不和所致的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呕吐恶心、嗳气纳呆。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9g,一日2~3次。

香连丸

功能主治:清热化湿,行气止痛。用于大肠湿热所致的痢疾,症见大便脓血、里急后重、发热腹痛;肠炎、细菌性痢疾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6g,一日2~3次,小儿酌减。

平胃散

功能主治:燥湿运脾,行气和胃。用于湿滞脾胃证,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口淡无味,恶心呕吐,嗳气吞酸,肢体沉重,怠惰嗜卧,常多自利,舌苔白腻而厚,脉缓。

用法用量:每服4~6g,姜枣煎汤送下。或作汤剂,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清热祛湿颗粒

功能主治:清热祛湿,益气生津。用于暑湿病邪引起的四肢疲倦,食欲不振,身热口干。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0g,一日2~3次。

藿香正气丸

功能主治: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用于暑湿感冒,头痛身重胸闷,或恶寒发热,脘腹胀痛,呕吐泄泻。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8丸,一日3次。除了中成药,也可以选用一些祛湿茶。

去湿气吃什么中成药

1参苓白术丸

人参、白术、茯苓、山药、莲子肉、白扁豆、薏苡仁、砂仁、桔梗、甘草、大枣。

补脾胃,益肺气。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气短咳嗽,肢倦乏力。益气健脾,渗湿止泻

2附子理中丸

:附子(制)、党参、白术(炒)、干姜、甘草。

温中健脾。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等病症。

3健脾丸

党参、白术(炒)、陈皮、枳实(炒)、山楂(炒)、麦芽(炒)。

方中用党参、白术补益脾胃以资运化;山楂、麦芽消食化滞;陈皮、枳实理气和胃。诸药合用,补脾益胃,理气运滞,对于脾虚食积证极为适用。

健脾开胃。用于脾胃虚弱,脘腹胀满,食少便溏。

4木香顺气丸

:木香、枳壳(制)、陈皮、香附(醋制)、槟榔、苍术(炒)、砂仁、厚朴(制)、甘草、青皮(炒)。

行气化湿,健脾和胃。主治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呕吐恶心,嗳气纳呆。

5归脾丸

党参、白术(炒)、炙黄芪、炙甘草、茯苓、远志(制)、酸枣仁(炒)、龙眼肉、当归、木香、大枣(去核)。

益气健脾,养血安神。用于心脾两虚,气短心悸,失眠多梦,头昏头晕,肢倦乏力,食欲不振,崩漏便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uzhanga.com/fzjx/1097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