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走路好处多,每天走多少步最合适牢记

专业治疗白癜风的医院哪家好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tsyl_bjzkbdfyy/

散步,不需要场地、器械要求,方式简单,一直是很多老年人较为喜欢的运动方式。每天清晨在公园中的小路上,都能看到成群结队散步的老年人的身影。但部分老年人的运动方式可能陷入了误区,甚至有可能损伤自己的身体。

运动到底有何好处?运动过程中的误区又有哪些?每天运动量到底是多少呢?

运动的好处,比你想象的多

在很多老年人的直观印象中,运动锻炼是缓解老年人内心孤独感的一种方式。感觉亲人孩子不在身边,想要找一些同龄的朋友,聊聊家长里短,有人说话了,心情好了,生病也就减少了。运动除了让老年人心情健康之外,对于身体健康的好处,也是毋庸置疑的。

首先,在运动中经常有深呼吸的动作,这个动作能锻炼肺部交换气体的能力,提高吸收氧气的效率。夜晚期间,呼吸较为平缓,起床后,肺部的功能可能需要进行“激活”。运动过程的深呼吸能唤醒沉睡的肺泡细胞,提高呼吸效率。运动还能提高肌肉强度,长期锻炼,对呼吸系统、运动系统帮助很大。

其次,呼吸效率提高,血液中的氧气充足,也能调动其他器官、系统的活性。身体的其他器官或组织得到充足的氧气,可能会引起细胞活性的提高。若是免疫细胞的活性提高,就会提高人体对病毒的抵抗力;消化系统的活性提高,相当于间接提高了食欲;心肌细胞的活性提高,心脏泵血能力就可能出现一定的提升,相当于促进了血液循环。

再者,除了上述我们能直观感觉到的好处外,运动还能降低患癌的风险、增加骨骼强度、关节灵活度。曾有研究发现,每天行走30分钟左右的女性人群,患癌的概率比未进行运动的人群低很多,长期坚持运动的人群,死亡风险也会大幅度降低。

有些人认为,关节或者腿部有疾病不适合散步,锻炼上半身就好了,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适度的运动会给患处的骨骼一些压力,运动中的压力经过一系列的反馈,可能会促进患处的骨骼生成,达到修复患处的目的。但长期不运动,关节处很容易粘连,后续修复不仅痛苦,还更加麻烦。

所以,运动的好处确实很多,但运动中要是不注意这些误区,不仅好处没有,还可能会严重损伤身体。

走路运动,请避三大误区

运动的好处往小了说能促进血液循环、能提升抵抗力、能增加肌肉力量;往大了说,能降低患癌风险、减少三高疾病、减少死亡风险。可见运动的好处是很多的,但运动过程中的损伤风险也是很大的,稍不注意就会对关节、肌肉造成严重的损伤。这三大误区分别是心理误区、身体误区、其他误区。

心理误区:别人行,我也行

不知道大家身边有没有“暴走团”“一日游”这种组织活动?很多城市中可能都存在诸如此类的组织,团友相互交流运动方式、邀约一起运动。成立的初衷是好的,但不知为何,逐渐演化成相互比拼走路步数,长期过量的运动,很有可能发展成肌肉损伤、关节炎等病症。

有些老年人在运动过程中很不服输,认为“别人行,我也行”,这种心理放在运动中是极为危险的。老年人身体素质差异和各种因素均有关系,身高、体型、胖瘦这是一眼能看出来的;器官状态、骨骼状态、组织磨损程度,这些情况是很难直接观察出来的,甚至检查之后也是很难确定的。所以,即使看起来高矮胖瘦都一样,运动量也要根据自己的水平量力而行,一定不要相互攀比运动量。

出现疼痛,一定要停止运动,立刻休息。还有些老人,运动量虽然少,但锻炼过程中已经明显地出现了疼痛症状,但为了和别人追求相同的运动量,忍着疼痛,和别人一起锻炼。这种不服输的精神确实不错,但在运动中一定要拒绝不服输的精神。出现了疼痛,建议立刻停止锻炼,休息后若无缓解,及时就医,防止病情恶化。

身体误区

走路的姿势随意。正确的姿态下,身体的压力合理地分布在脊柱、腿部之上,关节承受的压力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间接地减少了关节磨损的程度。错误的走路姿势,会导致压力分布不均匀,长期下来可能会导致关节异常磨损,形成长短腿。

正确的走路姿势应该是抬头挺胸保持背部挺直,其次步伐不要太大,前后相距一脚左右最佳。手臂挥动的幅度不要过大,和背呈十度左右夹角合适。在行走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重心的变换,身体配合重心移动。

运动前不热身。很多人尤其是青少年,进行剧烈运动之前从不热身。运动不热身,就像开车不热车,直接猛踩油门一样,很容易导致身体的“死火”。据统计,大部分球类运动扭伤的患者和运动前未进行热身有关。所以,无论是什么运动,在运动之前进行相应拉伸,可以很有效地减少运动损伤。

运动中大量喝水。有些老年人感觉运动中口渴很难受,于是随身带了水壶,想着渴着就喝两口。运动中少量喝水是没有问题的,但大量喝水可能会导致心脏负担加重,体液中离子不平衡、腹痛、腹胀等情况出现。所以,尽量在运动15-30分钟之后,进行补水,但也要小口慢喝。

运动后不拉伸。运动后小腿肌肉充血,并未得到有效的放松,若是不进行放松、拉伸活动,很容易导致有害物质堆积,影响锻炼效果。适度的拉伸,有助于保护肌肉,防止肌肉损伤。

姿势、热身拉伸饮水

其他误区

早晨去植物茂盛的地方。大家普遍以为,植物茂密的地方空气质量好,所以早晨都喜欢去植物茂密的区域,这种想法是错误的。首先,植物产生氧气需要进行光合作用,听名字也知道光合作用需要阳光才能进行。夜里植物并不会产生氧气,反而会因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大量产生二氧化碳,引起二氧化碳堆积。所以,去植物茂密的区域反而不太好。

柔软的鞋子。很多老年人喜欢穿柔软的鞋子,认为鞋子软了对脚有好处,但鞋子过软,对脚部没有一点支撑作用,很可能会导致磨损。所以,在运动过程中一定要选择鞋底硬度合适的鞋子,既能起到支撑脚部,又不会太硬。

运动的误区有很多,注意到这些误区之后,那么每天应该如何散步,运动量多少最为合适呢?

走路运动,循序渐进最好

还是那句话,每个人的身体都会有差异,运动量自然也不同。每天到底走多少步才能获得最好的效果,应该结合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正常情况下的老年人,每天额外行走-步,对身体是完全没有损害的,但锻炼的效果可能不太明显。每天-步锻炼效果优于-步,但可能会对身体产生一定的损伤。研究显示,每天-步左右是最佳运动量,但是有一定的运动损伤风险。

对于老年人来说,从每天0步,直接跨越到每天-步,造成运动风险的几率是非常大的。所以,老年人走路锻炼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例如:起初的时候每天步左右,持续2-3个月之后,慢慢地增加运动量到步左右,持续半年之后,运动量增加到每日步左右。

缓慢地增加运动量,骨骼、关节、组织会在长时间的运动中逐渐适应压力、冲击力。但这种适应程度是很缓慢的,所以一定不能操之过急。

最后的总结

锻炼,好处很多,但是现在可能有部分老年人陷入了一些误区,导致锻炼损伤了身体,起到了反作用。所以,一定要注意锻炼过程中遇到的误区,无论是攀比心理也好,自身问题也罢,能避免的,尽量避免。

其实无论哪个年龄段的人群,想要适应最优锻炼量,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年轻人器官、组织活动旺盛,可能适应得快一些,老年人则适应得慢一些。所以,锻炼应该像是登台阶一样,一阶一阶的进行,这样才能安全的达到大家想要的目的。

我是李医生,您的健康,我来守护!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uzhanga.com/fzjx/1164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