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精神好 就得好好吃 http://www.zgbdf.net/baidianfengjiankangzixun/xiyizixun/33531.html
顽固性腹胀是指合理应用一般辨证施治而无明显疗效者。这类患者临床并不少见。有的因腹胀顽固、诊断不明行开腹探查也无阳性发现。病因治疗无从着手,对症处理反应亦甚差,然从整体辨证、变通施治,常可取得较为满意疗效。兹就其成因及辨治,择要介绍如下。
肝主疏泄,脾主运化,肝脾不调,是腹胀的重要成因。腹胀初期,调和肝脾,理气除胀行之有效,顽固性腹胀则大为不然。因其病理生理较为复杂,且有些易为忽略。现就其主要特点归纳如下。
1.肺失宣肃
《内经》云:“肺主一身之气”、“诸气喷郁,皆属于肺”。肺的生理功能,有宣发和肃降的作用。宣发是指由于肺气的推动,使气血津液得以输布周身,内而脏腑经络,外而肌肉皮毛,无所不至。若肺气不能宣发而壅滞,则可导致胸闷、腹胀。肺气以清肃下降为顺,肃降不能则气郁而胀。此外,生理上肺与大肠相表里,肃降失司,津液不能下达,则可见便秘腹胀。又可作为第二病因,更进一步影响肺之宣肃气化功能,而加重腹胀。
其特点如腹胀伴胸闷或咳嗽、气短,腹胀的增减常与咳嗽进退程度相平行,多有大便秘结不畅,苔薄白或微腻,脉浮,右寸尤显。治宜宣肃肺气,取《和剂局方》温白丸意出入。曾治一女患者,33岁,腹胀经年,服疏肝理气消导之剂,及西药多酶丸等对症治疗,无显著效果。审其腹胀及苔脉改变如前述,药用麻黄6克,桔梗、紫苑、柴胡、杏仁各10克,菖蒲12克,全瓜蒌30克,决明子30克。前后服药2周,腹胀、便秘均瘥。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2.脾阳不升
“脾以升则健,胃以降则和”。生理上“脾与胃以膜相连耳,而能为之行其津液”。脾胃之纳运、升降、燥湿三对动态平衡若受到影响都可导致腹胀。顽固性腹胀的病理生理,往往非单纯脾运不健,而是以上三者对立统一关系的失调。
其临床表现如腹胀闷窒、痞塞感明显,食后加重,晨起腹胀即甚,常伴有腹泻,乏力,头晕或痛,脉细缓无力,不耐重按,苔白滑或腻,舌嫩胖大或兼见齿痕。治宜健脾升阳益气,取补中益气汤出入。
某男患,64岁,腹胀2年,服中药数十剂。多以保和,逍遥健胃疏肝为主,始终鲜效,腹胀特点如前记,脉沉细,苔白微腻。治拟补中益气法,生黄芪4克、党参、白术各3克、陈皮、茯苓、当归各10克、升麻、柴胡各6克,小其制投药一周,复诊腹胀显减。仍以原治巩固2周,症状消失。个人体会,脾虚清阳不升患者,投以补中益气之剂时以小量为妥,较易获效。反之欲速则不达。综观李东垣《脾胃论》所列之方多小其制,且制成粗末,其意也正寓于此。
3.瘀血留滞
顽固性腹胀,多病程久远,由气及血,导致血瘀而血瘀又可导致气滞加重。此乃络脉瘀阻,载气不能所致。《金匮要略》云:“腹不满,其人言我满,为有瘀血。”明确指出瘀血所致腹胀的临床特点。瘀血作为再发病因,是腹胀顽固持久的重要因素之一。临床瘀留日久,其腹胀特点日轻夜重,逢气交之变加甚,适当活动可稍轻减。多有明确的外伤、手术或其他血瘀疾病的病史。妇女经行愆期、量少、色黑夹块或闭经。脉细涩或结代,苔薄质紫或见瘀斑。治宜活血化瘀,方选大黄蛰虫丸、膈下逐瘀汤等。
某女患,42岁,患腹胀半年,曾住院检查各系统均无阳性发现。虽腹外形膨隆,但X线超声检查均除外实质性肿块及积水等。腹胀入夜尤甚,需室内不断绕行,方稍事缓解。苔脉兼证悉如前述。曾治以理气、疏肝、解郁之剂,治疗后未见效果,改拟活血化瘀、缓中补虚。投大黄蛰虫丸,每服一丸,日2次,一周后症状明显缓解,改为半丸,一日2次,治疗2月痊愈。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