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请保护好你的消化系统,干细胞助你

在外奔波了一年,春节回到家乡,免不了要参加各种应酬,赴各种饭局酒会,整个假期都在亲友故旧胡吃海喝。即使就地过年的,辛苦了一年,也要做各种好吃的犒劳自己。由于吃得太好太多,消化系统负担过重就会出问题,因此春节期间消化系统容易犯病,医院门诊接诊较多的也是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在此,小编温馨提醒铁粉诸君,春节期间注意节制饮食,切勿暴饮暴食,保护好消化系统。

预防胜于治疗,采取预防措施,能够避免患病是再好不过的。但是,我们不惹事,也不怕事,如果不慎患了消化系统疾病,请记得搬出保护神干细胞来,让她助你守护健康。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干细胞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相关研究。

炎症性肠病

炎症性肠病(IBD)作为一种病因尚未明确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性疾病,主要包括克罗恩病(CD)和溃疡性结肠炎(UC),其具有终身复发倾向,且重症患者迁延不愈,预后不良。现有的临床治疗方法主要针对于控制活动性炎症和调节免疫紊乱。研究发现,间充质干细胞(MSC)能重造或调节患者免疫系统和免疫功能,修复胃肠道的炎症损伤,对炎症性肠病起治疗作用。

García-Olmo等对5例克罗恩病合并瘘管患者行MSC试验治疗,除1例因细胞培养过程中细菌污染退出试验外,其余4例共8处瘘管均行自体MSC局部注射,随访12-30个月(平均22个月),发现6处瘘管完全愈合(愈合率75%),另2处瘘管部分闭合,未有不良反应,显示了MSC对克罗恩病合并瘘管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美国一种名为prochyma的干细胞产品,是取自于18-32岁的健康者骨髓MSC,已针对克罗恩病开展临床试验,显示治疗效果良好。Ciccocioppo等对10例克罗恩病合并瘘管患者行自体MSC局部注射,最终7例达到完全愈合。Lee等在Ⅱ期临床试验中证实MSC局部注射,可以使克罗恩病合并瘘管患者的临床缓解率达到82%(27/33)。

对于难治性克罗恩病患者,Duijvestein等将9例患者静脉注射自体MSC(1×10^6-2×10^6个细胞/kg体质量),间隔7天,最终3例患者达到临床缓解(33%)。在另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对15例难治性克罗恩病患者行连续自体MSC(2×10^6个细胞/kg体质量)静脉注射4周,将临床缓解率提升至47%。

MSC用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多来自俄罗斯研究团队,在长达两年的随访期间,他们发现MSC可以降低72.7%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炎症反应,从而减少5-氨基水杨酸制剂及糖皮质激素的使用。

肝脏疾病

肝纤维化、肝硬化和肝功能衰竭是临床常见的肝脏疾病。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病演变为肝硬化的必经阶段,由于其在细胞外基质(ECM)过度沉积的同时造成功能性肝细胞的相对减少;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由于有功能的肝细胞急剧减少,干细胞在短时间不能产生足够的肝细胞而导致肝功能衰竭;慢性肝病患者体内不仅肝细胞减少,干细胞亦减少,所以设法补充不足的肝细胞已成为肝病治疗研究的重要课题。

目前肝移植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但因供体缺乏,手术难度大,排斥反应及价格昂贵等而应用受限。细胞移植则具有来源广泛、创伤性小及可重复进行等优点。其中MSC被认为是最具治疗潜力的供体细胞,故用于肝脏疾病的治疗研究比较广泛。

MSC可通过分化为功能性肝细胞,促进受体内源性肝细胞增殖,分泌多种生长因子如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等促进肝再生。而且MSC还可通过直接诱导肝星状细胞凋亡或抑制其激活,分泌抗纤维化物质如HGF、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等,减少ECM沉积,抑制肝纤维化的形成。

郭晓钟等对78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应用MSC移植治疗,从患者髋后上棘,抽取骨髓,体外分离纯化骨髓MSC,通过肝动脉置管移植入肝脏。MSC移植后第4周,所有患者血清白蛋白(ALB)水平均明显升高,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和凝血酶原时间(PT)、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均明显下降,血清总胆红素(TBil)也有所下降。患者临床症状也明显改善,腹水减少或消失,下肢浮肿减轻及腹胀减轻等。未发生与干细胞移植相关并发症。

Mohamadnejad等应用MSC移植治疗失代偿肝纤维化的Ⅰ期临床试验显示,MSC移植术后,4例患者的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肝脏的体积也有所增加。一项荟萃分析对28项临床试验(22项肝硬化和6项肝衰竭)研究发现,通过移植自体MSC可以改善肝功能(白蛋白、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显示出良好的临床疗效。何金秋等利用自体骨髓MSC移植治疗终末期肝病39例,结果显示移植后8周,37例(93%)患者丙氨酸转氨酶逐渐降低,白蛋白、胆碱酯酶活力、胆固醇、凝血酶原活动度均升高,患者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移植后8周内腹水减轻32例(80%),食欲改善34例(85%),乏力好转37例(93%),腹胀减轻34例(85%)。

姚鹏等采用MSC经动脉移植治疗30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亦取得满意的效果,临床症状及肝功能明显改善,未见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朱明慧等研究亦发现人脐带MSC移植能使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血氨水平下降,白蛋白合成增加,凝血酶原时间缩短,凝血酶原活动度增加;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急慢性胰腺炎

MSC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研究表明其对多种损伤组织具有修复作用。近年来研究提示MSC在胰腺组织修复中有重要价值,其自我更新、多向分化潜能、独特的低免疫原性和免疫调节等作用可能为急慢性胰腺炎提供一种全新的治疗方法。

重症急性胰腺炎(ASP)是常见急腹症之一,临床表现凶险,并发症多,病死率较高,在其病理生理过程中,过度激活的白细胞及瀑布样反应的炎性因子加速了病情的恶化,增加了治疗的难度。研究显示,MSC具有抗炎症作用并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具有保护,MSC确实参与了急性胰腺炎的发病过程,而且动员MSC可减轻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病情,改善预后。

江学良等应用核染料标记MSC并跟踪测定,证实自体MSC可参与胰腺的生理更新和病理再生,特别是在胰腺损伤修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移植MSC或注射G-CSF的方法治疗L-精氨酸诱导重症急性胰腺炎结果治疗组48小时和72小时测得的血淀粉酶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MSC有助于减轻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病情,为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提供了新方法。

慢性胰腺炎(CP)是指由于各种不同病因,引起的胰腺组织和功能持续性损害,最终导致胰腺内、外分泌功能永久性丧失。中国慢性胰腺炎患者的病因主要为胆道疾病,近年来由于高脂血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病因致病者亦呈上升趋势。目前治疗上仍采取止痛,胰酶不足、内分泌不足的替代,手术等措施,效果并不理想。

有学者采用抗胰腺纤维化、抗氧化等方法治疗慢性胰腺炎,但由于对其作用机制尚未完全了解,治疗上存在很大困难,而干细胞治疗慢性胰腺炎引起了广大学者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uzhanga.com/fzpd/775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