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氧补骨脂素洗剂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322198.html
第26期
文章由橘杏缘学院专业审稿老师审核
(↑点击上方播放按钮收听全文↑)
最近是不是总感觉身体乏力、睡不醒?该吃东西的时候吃不下,稍微吃多了就腹胀,少吃了肠胃也并不通畅,肚子大、肚子胀,不消化……
那你要注意了,你的脾胃其实已经“受伤”了,尤其是有这些表现的人
↓↓↓↓头重如裹
面色发黄
口水多
嘴唇出现异常
口气重
舌苔中部厚腻
肌肉松弛无力
没有食欲
未进食也腹胀
......
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是人体气血生化的关键。
脾胃若正常运转,则人体能时时得到营养的补充,获得源源不断的生命力。脾胃若受损失调,身材走样事小,长期如此,就可能出现容颜憔悴、气血亏虚等状况。
夏季为一年中湿气最盛的季节,脾胃疾病较多见,此时是脾胃保健和养护的重要时期。今天教大家养护脾胃的小妙招,在身上这三处按一按,比吃药还见效!
3个穴位按一按,轻松护肠胃
生活中,有很多人在脾胃出现不适时会选择按摩穴位来缓解,广为人知的穴位包括中脘穴、天枢穴、足三里等……其实,除了这些常见穴位,我们身上还有3个健脾益胃的“特效穴”:1、腹哀穴腹哀穴位于腹部中线旁开四指,肋骨下缘的地方,触摸肋骨下缘会摸到明显的颗粒感,是足太阴脾经的穴位。把手掌放在肋骨下缘,手掌凸起来,用掌指关节骨头位置,放到肋骨的边上,沿着肋骨的边缘擦。加速胃肠蠕动,缓解胃肠不适。不要隔着衣服按揉,最好直接放在皮肤表面,速度不限制。2、鸠尾穴在临床中,很多人会感到心口窝下胀满不适,感觉心口窝下憋了一口气,胀满不舒,中医称之为痞满,心下痞或心下痞坚。对于这种情况,可以选择既能治胃又能治心的穴位——鸠尾穴。鸠尾穴位于胸腱联合的下方,是横膈肌韧带的附着点。按一按,可以松懈腹直肌,养心又暖胃。用刮痧板圆润部分从上往下刮拭,松解腹直肌,改善胃肠功能。一般刮5~10分钟,有酸胀感为宜。对同时有心慌、气短、胸闷及胃脘部的一些症状的人特别适用。3、章门穴章门穴是脾的募穴,屈肘,双手夹住两胁,肘尖平行过去,和肋骨交界的部位,十一游离肋端就是章门穴。游肋:在吸气的时候可以摸到肋骨,而且往下摁会动,这就是十一游离肋。章门穴是腹壁附着的外侧附着点,越是脾胃功能异常的人,这个位置越酸痛。双手放在髂骨和肋骨之间,有节奏的捏腰,稍微用一些力,左右两边交替进行,力度以出现酸痛或刺痛的感觉为宜,经常按一按,没有时间限制。日常养脾胃重点1、注意饮食吃饭时要细嚼慢咽、不要暴饮暴食、也不要在吃饭时生气、郁闷、难过,更不要饥一顿、饱一顿。脾胃怕生、怕冷,尽量不吃或少吃各种生冷寒凉的食物。特别是胃本来就不好的人,更要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在夏季这个养脾的关键时期,应该结合健脾、祛暑、化湿等方法进行调补,可以吃些绿豆、莲子、丝瓜、陈皮、鸭肉、鲫鱼等。多吃薏仁、茯苓和粳米煮的粥,也能起到滋养脾胃的作用。2、避免坏情绪脾胃怕生气。中医看来,生气动怒、忧思郁结,都会导致肝气不舒,横逆犯脾,易出现腹胀气滞、胃脘不适等诸多病证。所以,日常生活中要保持良好的情绪。3、适当运动经常久坐不动,时间久了也会伤害脾气。对于脾胃虚弱、体内痰湿重的人,在三伏天里可以通过多晒太阳、多运动、少吹空调等培育阳气。也可以再饭后散步,有助于增强脾胃功能、促进消化。感谢你读到这里,每天早上6点,我们都会为您分享中医健康知识,不想错过的话,点击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