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医院5个月收了8个不满35岁的胃癌患

消化不良,胃部不适,胃痛胃胀,是年轻人经常遇到的问题。不少人认为年纪轻轻,不会有什么大问题,吃点药就好,殊不知胃癌已经悄然来临。

5个月收了8例年轻胃癌患者

今年1~5月份,不到半年时间,医院已接诊8例35岁以下的年轻胃癌患者。这8名患者中,最大的不过34岁,最小的只有25岁。追问病史,他们都有个共同的特点——就诊之前,出现胃部不适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

案例一:自主创业,

出现胃痛胃胀没在意

小丽(化名)大学毕业才3年,是其中最年轻的一位胃癌患者。她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会和胃癌有交集。大学毕业后,小丽选择自主创业。喜欢美食的她最终在家人的支持下,开了一家烘焙店。创业初期起早贪黑地忙碌,饮食不规律,经常吃夜宵,且多以烧烤为主,几年下来几乎吃遍了南京各大烧烤店。半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胃痛胃胀,开始她也没在意,吃了点胃药略有好转,直到上个月胃痛加重,出现呕血,到医院急诊胃镜检查才发现得了胃癌。

案例二:学习压力大,

三餐不规律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了29岁的小田(化名)身上。因为在国外留学,课业繁重,学习压力大,小田需要经常熬夜写论文。三餐不规律,中午吃得特别多,为了省事,经常早晚以方便面、辣酱拌饭等应付了事。一年前开始,睡前有些反胃,以为是胃炎,没有重视。今年过年后,胃痛加重,饭后尤甚,日渐消瘦,最终确诊为胃癌。

案例三:31岁,

一查就是胃癌晚期

31岁的张女士就没那么幸运了。上腹部不适一年多,没当回事,两个月前腹胀腹痛难忍,结果诊断为胃癌晚期伴有腹水,化疗一段时间效果并不明显,失去了手术机会。对此,医生惋惜地表示“结果不会太好”。

年纪轻轻,为何会被胃癌缠上

中国是胃癌大国,全世界近一半的胃癌病人在中国。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胃癌每年新发病例约为68万例,且大部分患者诊断时已为进展期胃癌。

近5年来,19~35岁青年胃癌的发病率比30年前翻了一番。为什么有这么多年轻人患上胃癌?

医院消化内窥镜室副主任冯玉良副主任医师分析,年轻人忙于工作,三餐不规律,暴饮暴食,偏好辛辣刺激,尤其喜欢食用油炸、腌制、熏烤等食物,这些都是胃癌的诱因。除了饮食不规律,年轻人工作和生活节奏普遍较快,面临巨大的工作压力,精神始终处于紧张状态,经常熬夜,睡眠不足,若再加上饥饱无度,容易诱发胃炎、胃粘膜糜烂病变等,增加癌变几率,而年轻人通常不以为然,胃镜检查往往被忽略。

胃癌年轻化,我们怎样才能早发现

其实,早期胃癌大多没有症状,或只有一些不太明显的症状,因此要诊断早期胃癌是很难的。

不过,发现胃癌有个绝招——胃镜。

胃镜筛查可以大大提升胃癌被早期发现的机会,这里不得不提一下日本和韩国的经验。日韩与我国一样,属于胃癌高发地区。上世纪六十年代起,日本在40岁以上人群中普查胃癌,早期检出率超过60%。韩国在40岁以上人群中进行筛查,胃癌早期检出率在40%左右。所以,推荐高危人群通过胃镜来发现早期胃癌。

对于胃镜检查,目前有4个建议:

1.40岁以上的人如果从未做过胃镜,就可以去检查一次。

2.如果检查没问题,自己也没症状,此后可3~5年复查1次胃镜。

3.萎缩性胃炎的患者,应每1~3年复查1次胃镜。

4.病理活检证实伴有肠化生的患者,应半年到1年复查1次胃镜;病理活检证实有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即轻度不典型增生)的患者,应3~6个月复查1次胃镜。

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预防胃癌

1.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冯玉良介绍,虽然这条“万金油”建议说过很多次,但对付任何疾病几乎都适用,必须再重复一遍:

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

低盐饮食,少吃腌渍、烟熏类食物;

戒烟戒酒;

坚持运动,控制体重。

2.控制幽门螺杆菌

研究显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胃癌关系密切。

有胃癌发生的高危因素(如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癌前病变、有胃癌家族史)的人,应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查,如果是阳性的话,需药物根除治疗。

有复发性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以及其他原因需长期服用抑酸药治疗的人,也要检查幽门螺杆菌,如果发现是阳性,同样要根除治疗。

3.定期体检,治疗癌前疾病

如果定期体检发现了胃病的早期症状,应该去消化内科门诊做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对于萎缩性胃炎、胃息肉、胃溃疡这些癌前疾病,以及术后残胃,尤其是伴有肠上皮化生、上皮内瘤变(即不典型增生)的患者,一定要规范治疗并定期复查,别把小毛病拖成了大问题。

来源:金陵掌上医生、搜狐健康

赞赏

长按







































云南儿童白癜风医院
引起白癜风的原因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uzhanga.com/fzbm/92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