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牛奶也会有困扰

小黄是个幸福的准妈妈,但她最近陷入了苦恼,前来消化科就诊。原来,有一个困扰她多年的问题,她一喝牛奶必然会出现腹痛、腹胀和腹泻,还有更尴尬的排气增多,因此怀孕前她极少喝牛奶。现在有了小宝宝,产科大夫建议她每天摄入牛奶补充钙质,这可难倒她了。详细地询问病史后,我们发现小黄仅在摄入牛奶后才出现上述症状,排便后症状缓解,摄入其它食物时没有类似症状,进一步完善实验室检查后也未有阳性发现。鉴于以上病史,我们考虑小黄是乳糖不耐受。

牛奶是最古老的天然饮料之一,它为我们人类的生长发育提供了不可或缺的营养成分。牛奶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并且易于人体吸收,物美价廉,被称为最“接近完美的食品”。牛奶中含有一种特殊的碳水化合物--乳糖,后者是人体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的重要能量物质之一。乳糖进入人体后,需要通过小肠黏膜上的乳糖酶将其分解,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遗憾的是,部分人群乳糖酶缺乏或活性下降,导致摄入的乳糖不能被消化吸收,直接进入大肠后经大肠菌群的发酵,产酸产气,刺激大肠蠕动加快,从而出现一系列消化系统症状如腹胀腹痛、腹泻、排气增多等,即为乳糖不耐受。乳糖酶缺乏和乳糖不耐受与人们生活质量相关,严重的乳糖不耐受的长期危害在儿童表现为佝偻病、长发育迟缓等,在老年人尤其老年妇女表现为骨质疏松等症状。

多种因素可能参与了乳糖不耐受的发生,包括遗传基因、种族、地域差异、乳糖摄入量及疾病情况等。从古至今亚洲人不像西方国家的人群那样有从小喝牛奶的习惯,所以乳糖不耐受的情况比较常见。据报道,亚洲人群乳糖不耐受的发生率达到75%-%。而且,乳糖不耐受对婴幼儿影响较大,因此,有着类似困扰的成年朋友无需过于担心哦。乳糖不耐受还应注意与肠易激综合征、炎症性肠病、牛奶过敏等鉴别。如果您怀疑自己是乳糖不耐受人群,医院消化内科诊治哦。乳糖不耐受按病因可分为:先天性乳糖酶缺乏、原发性(成人型)乳糖酶缺乏、继发性乳糖酶缺乏三种。

??乳糖酶缺乏是指患儿出生时机体就缺乏乳糖酶或乳糖酶活性低下,如不予及时诊治,死亡率较高。

??成人型乳糖酶缺乏是指断奶后,乳糖酶活性随年龄增加逐渐降低或消失。患者平素与常人无异,但一旦食用牛奶或奶制品后,便会出现上述症状,这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类型。

??继发性乳糖酶缺乏与遗传因素无关,它是继发于肠道疾病与某些全身性疾病,如短肠综合征、感染性腹泻、药物使用等,待疾病控制、继发因素去除后,乳糖酶活性可恢复正常。

目前临床上多采用呼氢试验、尿半乳糖浓度测定等方法协助诊断检测乳糖酶活性。

介绍了这么多,不知道您对乳糖不耐受是不是有所了解了呢?对于小黄,我们该给她什么好的建议呢。要彻底对牛奶SAYNO么?的确,杜绝普通牛奶对于乳糖不耐受者是最为行之有效的。但这也显然是因噎废食,不切实际的。我们可以尝试采用以下途径缓解乳糖不耐受的症状,比如牛奶配以面包、馒头等同时服用或者餐后服用,从而使得牛奶中乳糖的浓度得以稀释;控制每日乳糖总摄取量,少量多次食用,提高机体耐受性;以发酵乳代替鲜牛奶,乳酸菌将原奶中的部分乳糖分解成乳酸,更易消化吸收,对乳糖不耐受的人群颇为适宜。

总的来说,乳糖不耐受在中国成人中很常见,如果您是其中一员,不必过于担心。希望通过调节饮食习惯,能够缓解您的不适症状,继续享受牛奶给我们带来的乐趣与健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uzhanga.com/fzbm/947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