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家家户户应该都会用上艾草。俗话说得好:“家有三年艾,疾病不再来”。艾草既可内服也可外用,都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是一味药食同源的好药材,今天就推荐艾草的内服外用三个方法,清明时节用上正当时。
01
春季用艾祛寒湿
我国传统习惯把春天分为初春、仲春和暮春,初春为农历正月,仲春为农历二月,而现在的农历三月则为暮春时节。岭南地区的暮春雨水较多,湿气也比较重。到了暮春时节,人体肝气旺盛,肝木克脾土,影响脾胃运化功能,尤其是水湿的运化,故祛湿非常重要。而最近天气时冷时热,一不小心就容易被寒气侵袭,故这个时节的湿气容易夹杂着寒气发为寒湿。
寒湿伤及阳气者,阴盛阳衰,会怕冷,怕吹风,怕吃凉东西。寒湿内阻,会阻碍气血的运行,加上温通之力不足,就更容易导致血管经络阻塞不通,轻者周身疼痛不适,重者可引起脑血管阻塞、心血管阻塞等等,尤其是年纪较大的老人家更加要注意。
而此时,艾草就派上了用场。
艾草味苦、辛,性温,归肝经、脾经、肾经,具有散寒祛湿、温经止痛等功效,常用于内科和妇科疾病的治疗。
艾草性温,属于极阳之物,其味芳香,可以起到散寒气和祛湿气的双重作用,适用于寒湿人群,无论外感寒湿还是内生寒湿均可使用!
02
艾草做成1道汤,寒湿跑光光
艾草清香扑鼻,清明时节,人们常常用它来做成艾糍食用。但是,艾糍因以糯米粉制作而成,脾气虚、脾胃运化能力差的人不宜多吃,吃多了容易胃胀、嗳气。
我推荐用艾叶来做的1道药膳,做法简单,有温脾祛湿,散寒止痛的作用,更适合脾气虚、运化差的人食用。
‖药膳推荐
鲜艾叶煎蛋滚汤
材料:鲜艾草30克,鸡蛋2个(1人份)
做法:鲜艾草清洗干净后切碎,放入到打散的鸡蛋中拌匀,入烧热锅煎好,再加水适量煮沸,放适量食盐调味即可吃艾蛋饮汤。
功效:温脾祛湿,散寒止痛。
适合人群:脾胃虚寒者,常见胃痛或腹痛拘急暴作,伴有腹鸣,得热则减,口淡不渴,形寒肢冷,大便溏烂,小便清长,舌质淡,苔白腻。
温馨提示:艾草虽好,不过需注意的是,湿热蕴结、阴虚内热者人群需慎用;艾草有止血的作用,经期禁用。
03
外感寒湿,艾灸5个穴
若外感寒湿邪气,气血运行受阻,出现关节、筋骨疼痛,可以白天使用艾条灸丰隆穴、足三里、中脘穴、曲池穴和阿是穴(局部疼痛点)。①丰隆穴
位置:位于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8寸,距胫骨前缘二横指。
功效:通调脾胃气机、祛湿化痰。
②足三里
位置:位于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缘1横指。
功效:足三里除具有调理脾胃、疏风化湿功能,还能补中益气、扶正祛邪,利于增强机体免疫力。
③中脘穴
位置: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肚脐上4寸。
功效:有和胃健脾、降逆利水的功效,适用于湿滞、胃脘饱胀、嗳气者。
④曲池穴
位置:完全屈肘时,位于肘横纹外侧端处。
功效:可调和气血,祛风除湿,中医认为大肠经的湿浊之气聚集于曲池穴。因此可用于慢性腹泻或大便溏烂者,亦可治疗湿疹、网球肘、高血压等病症。
以上穴位可用艾条灸10~15分钟(每个穴位2-3分钟),对于日常保健来说,1周灸1~2次即可,对于寒湿重的朋友可适当增加频率,以灸后不上火为度。另外,艾草是纯阳之物,是补充人体阳气的,可以调动人体的阳气,壮阳。因此,艾灸的时间不宜太晚,尽量选择白天艾灸。
04
艾草泡脚有讲究
民间有个说法:热水泡脚,赛吃人参,富人吃补药,穷人就泡脚。如果感觉到自己特别容易滋生寒湿之气,平时又运动比较少,那么可以偶尔用艾草煎水泡脚。艾草被誉为“纯阳之物”,具有驱逐一切寒湿的功力,故用艾草泡脚不仅可以促进身体的代谢,还可以排出体内的寒湿之气。泡脚小贴士
?可选取艾草干品克(1人份),加入ml的清水煮开,放凉至40℃左右即可用。
?选用木桶来泡脚,木桶比较容易保温。
?水温由低到高,刚开始泡时温度可以低一些,然后再慢慢添加热水,慢慢加温至自我感知舒适的温度,38-43℃左右,泡到全身发热为止。
?泡到微微出汗有效果,只要出微汗就可以了,说明你的经络上下贯通了。这也是证明你经络是否通的一个办法。
?泡脚最佳时长为15至20分钟。
?艾草也可以用生姜或者老姜代替。
这两天春暖花开,气温快速回升,虽然气温宜人,但是不少人却食欲减退、一吃饭就腹胀,浑身懒洋洋,没什么力气,也不想说话,而且手脚还是冷冰冰的,舌头颜色淡,而且舌头两边有齿痕,舌苔白或厚腻,大便溏滞,排便无力,排便拉不干净……而这些,都是脾气虚夹湿的表现。
在临床上,很多人都有脾气虚的症状。现在很多人贪食冷饮、饮食失常、过饥过饱,长期下来就导致胃纳失常,脾运失常,而导致脾气虚。脾的主要功能是“运化水湿”,当脾气虚的时候,运化水湿的功能下降,再加上气候中湿气过重,湿气入侵人体,脾无法正常运化水湿,就容易水湿停滞,导致脾气虚夹湿,这就是所谓的“湿困”。这种水湿的停滞,反过来又会进一步妨碍脾的运化功能。于是,就表现出了种种脾气虚和内湿的症状。
尤其是在岭南地区,春天经常下雨,甚至出现“回南天”,空气潮湿,脾气虚夹湿的情况就更加普遍。
总结起来,脾气虚夹湿体质的人会有以下表现,大家可以看看自己有没有这些症状:
√面色萎黄或面色?白,也就是苍白的病态面色;
√口黏腻,但不觉得口渴;
√舌淡或伴齿痕,舌苔白或厚腻;
√食后腹胀,食欲减退;
√倦怠乏力,神疲懒言;
√怕冷、四肢冷;
√脘腹隐痛,劳累或者冷的时候症状会严重;
√肠道经常“咕噜咕噜”地叫;
√大便溏滞,排便无力,排便拉不干净。
脾气虚夹湿人群要想快速祛湿,必须要正确运用适合的食药材与方法!因为除了脾气虚夹湿外,湿气还有湿热、寒湿、痰湿、暑湿、脾阳虚夹寒湿、脾虚夹湿热、风寒湿、风湿热等类型。每一种湿气类型,都有各自的祛湿方法,不能说随便一个祛湿方法就直接套用到不同的湿气类型中。比如寒湿的人,可以适当吃些辛辣、温热的食物祛寒湿,比如陈皮、砂仁、艾草等,而湿热体质的人,则不适宜用温性食物,不然很有可能反而是越祛越湿!
那如何才能知道自己的湿气是什么类型,什么祛湿方法才是正确的呢?黄穗平教授的《正确祛湿26讲》为大家解疑答惑!祛湿课详细讲解了9种湿气亚型的辨证方法、以及相对应的祛湿方法,有38道食疗方、6种祛湿中成药、4种外治法,非常的实用,让你少走弯路,快速祛湿!
优惠放送,限时8.8折,长按识别下方海报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