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饱喝足,
再打个荡气回肠的饱嗝(嗳气),
好不满足、舒坦~
然而,如果嗳气频作,
嗳后脘腹胀满,
则须警惕!
医院消化内科主治医师刘群指出,嗳气频繁是各种消化道疾病的常见症状之一,尤其是胃食管反流病、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多伴有嗳气症状;同时,在某些功能性胃肠病中,嗳气、腹胀也可能是精神因素引起的,是肠胃在“发脾气”!
01
胃酸反流,为何伴发嗳气?
据刘医师介绍,引起嗳气频作有许多因素,如器质性因素、功能性因素、精神心理因素以及饮食因素。器质性因素包括胃食管反流病、消化性溃疡、慢性咽炎、甲状腺功能亢进、阻塞性鼻炎等。
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率达6.7%,压力山大的白领一族更是备受其“青睐”。
胃食管反流病是一种与胃酸及胃动力障碍有关的疾病,胃内容物,包括胃酸、胆汁、胰酶等反流到食管,引起食管黏膜的炎症、糜烂、溃疡等病变以及其他并发症。胃酸的PH值为1-1.5,是一种酸性很强的物质。其反流到食管,不仅对食管黏膜损伤大,同时也不断刺激咽部。而为了缓解咽部不适,人们常常本能地做吞咽动作,由此不知不觉中就吞进过多的气体而引发嗳气频频。“这部分患者,除了要避免饱食(特别是临睡前进食)以外,通常需要服用制酸药和抑酸药,以达到控制胃酸的目的,缓解反酸、嗳气等症状。”
“同样,慢性咽炎患者也会因咽部不适,常常不自觉地做吞咽动作。吞一口气会吞入15-20毫升气体,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就人们就吞进大量的气体而经常嗳气。”刘医师说。对于慢性咽炎引发的嗳气等不适,需要积极治疗咽炎这一原发病,才能从根本上改善嗳气症状。
此外,一些器质性疾病,如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胆囊及胰腺疾病等,也会伴随腹胀、早饱、嗳气等症状,因此医生在诊断前会建议患者做胃镜、B超等检查,以排除器质性疾病。
02
嗳气,多缘于精神因素
很多人都知道,生理因素会引起消化系统疾病,却往往忽略了心理这个重要的致病因素。在嗳气、早饱、腹胀的患者中,普遍存在紧张、焦虑、抑郁情绪。
其中,伴有失眠、抑郁倾向的近四成(39%),伴有焦虑倾向的达47%,伴抑郁和焦虑的达65%。许多嗳气患者都有这样的体会,经常出现上腹部不适、嗳气、肠鸣或吃一点东西就觉得饱胀,医院看病,做了一系列检查(如腹部B超、胃镜、血化验等),都被告知没有器质性异常。这些患者通常都会感到困惑:“我这么难受,为什么就是查不出原因呢?”
其实,令这些“健康人”烦恼的疾病,是胃肠功能紊乱,真正的病因多来自精神心理因素。
刘医师解释,在我们的脏器中,胃肠道是最能表达情绪的器官。一个人如果情绪异常,它会直接影响到食欲以及消化、排泄功能。轻则出现厌食、腹胀不适等症状,重则可能发生嗳气、恶心乃至呕吐等。
打嗝是生活中常见的小插曲,很多人并不会特别在意。但如果嗳气伴有烧心、泛酸、胀痛、黑便等症状,就可能某些消化疾病引起的,需及早到消化科就诊。
温馨提示:
预防打嗝,平时应注意舒畅情志及保持良好的睡眠,避免不良情志刺激;规律饮食,避免暴饮暴食,进食时避免恼怒,不宜边进食边说话,忌过食生冷辛辣之品;应寒温适宜,避免受凉。消化功能不良者尽量少吃产气食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