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医总结:湿气“入侵”五脏,浑身会有这些表现,收藏对照1.湿气“入侵”胃部伴随:口臭、嘴里发干,胃部功能运化差、消化不良、腹胀、频繁腹痛、身体恶心干呕2.湿气“入侵”脾部伴随:身体容易困倦疲惫,面部、头发喜欢出油,舌苔厚腻、嘴里发粘,口渴但不想喝水、大便粘腻、肢体偶有浮肿情况3.湿气“入侵”肾部伴随:腰酸背痛腿抽筋,身体乏力四肢没劲,疲劳感很强烈,睡觉时喜欢出虚汗4.湿气“入侵”肺部伴随:腰膝冷痛、酸软乏力、麻木不仁、关节肿胀、屈伸不利5.湿气“入侵”肝部伴随:小便清或者淡黄、面色暗沉或苍白,舌头胖大,心情经常郁闷烦躁湿气是“万恶之邪”,极为难缠而不易除去。在中医上,湿气是致病的风、寒、暑、湿、燥、火这“六淫邪气”之一,人体最怕湿邪。中医认为,自然界中气候潮湿、食肉等是湿气的主要来源,人以肉食为主,会伤害脾胃,脾是运化水湿的,脾受到伤害,水湿不能完全运化,就在身体内堆积,形成湿气,湿邪过重则易伤阳气。湿气是最容易渗透的,还容易与体外邪气里应外合,遇寒成为寒湿,遇热成为湿热,遇风成为风湿等,从而引发各种健康问题。湿气分为外湿和内湿,居住环境潮湿、淋雨等出现湿气的表现属于外湿,外湿是外感六淫之一。内湿是内在脏腑功能失调导致水湿内生,是内生五邪之一。湿虽有内外之分,但病则相互影响,本文主要介绍内湿的病机、临床表现和防治。日常祛湿从4方面入手,事半功倍1、加强运动湿气内停,与运动不足也有一定的关系。而且湿气内停,还会让人感觉疲惫不堪,四肢无力,不想运动,因此湿气和运动不足二者之间可以形成恶性循环。2、躲避湿气所谓躲避湿气,就是不要长期在潮湿的环境中工作和生活,如果工作生活环境潮湿,可以使用除湿机、空调等,调节小环境的湿度,避免湿气内侵。3、晚上睡前多用热水泡脚在民间有这么一句老话叫“养树护根,养人护脚。”咱们都知道脚上有许多的穴位,热水泡脚是一个促进身体血液循环的过程,能够帮助体内的湿气循环代谢。泡脚的热水温度也不宜过高,40度左右最好,且时间控制在15分钟到30分钟最好。4、所谓“千寒易去,一湿难除”,不管是外湿还是内湿,只要湿邪上身,就会严重影响身体健康。要想赶走湿气,就要做到“一泡二不”。“一泡”是指泡脚,睡前用热水泡脚,可以通经、除湿、利水。“二不”是指不贪凉、不淋雨,少喝冷饮,以免损伤脾胃;不淋雨,避免脚气、湿疹。《黄帝内经》认为:脾主运化,根除湿气,关键在脾脏。所以湿气侵体,需以健胃养胃、利水渗湿为主。脾胃好了,人体自身的排湿能力自然就变强了!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