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笑雪育儿思考
小宝宝从六个月开始添加辅食后,水果也成为餐桌上的必备食物,它通常富含多种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和植物化合物等,可以为宝宝提供必要的营养物质。
但是给宝宝吃水果的时候,如果不注意科学食用,反而会带来不好的影响,为了小宝宝发育得更好,有些建议父母要清楚。
建议1:不是所有的水果,都适合蒸着吃。
有一段时间我婆婆弄啥水果都蒸着吃,我就问她最近怎么老是蒸着吃,她说小区里有个大妈,经常在带娃的老人堆里分享她的育儿心得,其中有一条就是“水果要蒸着吃”,我婆婆回来就跟我如是说。
可是,并不是所有的水果都适合蒸着吃的。当然像梨、苹果等属于寒性的水果,添加辅食的小宝宝吃多了可能会导致腹泻,而把它们煮一煮再喂给宝宝,可以祛除寒性。
但是有的水果在加热后,可能也会带来一定程度上的营养成分流失。一般来说,现在已经到了夏天的季节,宝宝们基本可以很好地接受“生的”水果,并不一定要吃煮过的才行。
建议2:每天都要吃水果。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指出每人每天都要吃水果,建议儿童每天吃水果,摄入量为~克左右,也就是一个苹果或者橙子的大小。
尤其是现在还处于疫情期间,孩子们以居家为多,运动少也会影响排便不畅,而水果中的维生素、膳食纤维等可以缓解这种现象。
建议3:水果再好也不能过量。
虽然我们说每天都要吃水果,但是水果再好小宝宝也不能过多食用,因为儿童水果吃得过多,容易让宝宝有腹胀感,不但会增加肠胃负担,而且多余的热量,身体吸收不了时,还会积累转化为脂肪储存起来,容易导致小儿肥胖,如果再不注意口腔卫生,还会诱发儿童龋齿。
建议4:尽量选择吃整个水果,而不是果汁。
无论是成人还是宝宝,选择完整的水果就是最好的选择,果汁远远不如吃掉整个水果营养来得全面。这是因为,当水果被压榨的过程中,会损失大部分维生素C、膳食纤维和一些不溶于水的矿物质,除非你把扎完果汁后的剩下的渣也吃掉。
此外,每扎出一杯果汁,往往需要好几个水果,所谓“缩的都是精华”,这样就会在无形中导致糖和热量摄入过多,而且市面上琳琅满目的果汁,更是不建议给宝宝饮用。
建议5:不同水果搭配吃。
有的宝宝爱吃香蕉,奶奶就天天喂香蕉,这也是不科学的。因为不同的水果,口味和营养价值都不同,例如有的富含可以保护视力的胡萝卜素,就像芒果、柑橘等;有的含有抗氧化和促进铁吸收的维生素C,例如枣类、猴桃、沙棘等。所以不要只给孩子吃一种水果,还是要讲究食物多样化,这样才能实现营养互补、膳食充足。
建议5:别用水果代替蔬菜。
有的孩子不爱吃蔬菜,尤其是青菜,怎么办呢?有家长认为,蔬菜跟水果在营养成分上差不多,所以只要让孩子多吃水果就行了,这种做法也是不可行的,因为从平衡膳食概念以及营养价值上看,水果和蔬菜不能互相代替,这是因为:蔬菜里面的矿物质和维生素的含量高于水果,而水果是不需要经过烹饪加工的,所以含有较多的有机酸及芳香酸。
此外,如果单纯多吃水果,不仅无法摄入充足丰富的营养素,还可能导致摄入糖分过多。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每天吃克左右蔬菜和克左右的水果是比较合理的。
建议6:不同年龄段的宝宝,对水果的摄入方式也不同。
我见过让刚萌发出两颗小牙齿的宝宝抱着苹果啃的,也见过孩子一岁多,奶奶还是用勺子刮成水果泥来喂的。
整体来说,不同年龄段的宝宝,对水果的摄入方式也不同,从六个多月添加辅食后开始,刚开始添加水果时,最好是把水果打成泥糊状,用勺子喂食,随着宝宝乳牙长齐,就不需要再弄成水果泥了,例如九、十个月左右的宝宝,可以切成水果条或水果片,让宝宝自己拿着吃,还可以锻炼咀嚼能力。
但是如果是切成水果丁或者水果块的话,在喂食宝宝时家长要多留心,防止宝宝被呛到。
总之,小小水果看似简单,吃不好可也是会带来风险的,例如吃柿子过多导致小孩子部分肠管坏死不得不做肠切除的,吃荔枝过多导致儿童患上急性脑炎综合征的等等。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每一步出现差错都有可能导致意外发生,所以家长必须要做好监护责任。
相关阅读:这五种水果不宜给宝宝多吃,父母应该要了解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