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我跟着恩师学医的时候,他用几味药材治好了患者。
本来是好事,可是过了几天,医院就派人找上了门。
他们说:这个病人,医院西医这治了几年都没好,你用几味药就给解决了,你让我们的脸往哪放?
这几年,我经常看新闻,近年,某医院高调地晒出了年营收,高达亿,平均下来,一天多万。
我一时感慨万千:一个大型民营企业,一年才能赚多少钱?医院?还是印钞厂?
医院里很多医生,能做手术就不开药,能开西药就不开中药,为什么?
因为中医治病便宜啊,不用做那么多检查,这就导致了中医门诊量很大,但是营收却是最差的。
举个简单的例子,几十块钱能治的病,医院做一套检查,几千块钱就没了,3块钱成本的支架,装在病人身上,就变成了3万。
后来我终于明白:当治病变成生意,所有的病人都是待宰羔羊。
43岁徐先生,2年前因右胁隐痛,身倦乏力,到医院体检,检测为糖尿病并发症脂肪肝。
患者自述:近期总是四肢乏力,40多岁的身子骨沉的像60岁,还整夜整夜睡不好,第二天提不起精神,感觉心慌、烦躁、情绪不振!喝了很久的药也不见效果,这才想着来看看中医!
了解到徐先生自己开了一家公司,平日里应酬非常多,喝起酒来不停歇,2天一小场,3天一大场,日积月累,身体也是越发的虚胖。
我对他说:别担心,痰化掉就好了!
刻诊:形体虚胖,肝区隐痛,周身困重,腹胀,大便黏腻;舌胖,苔厚腻,脉弦滑。
开了苓桂术甘汤同时嘱病人严格控制饮食,适当运动,调畅情志。
结果如何?
二诊:患时症状明显减轻,血糖液稳定下来,肝区隐痛明显减轻,患者自述,感觉身子骨没那么沉了。效不更方继续让其服用。
这个方子到底有什么门道呢?
《黄帝内经》里说“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和水湿,如果脾的运化功能障碍,水湿就会停留在体内,因此我们说脾是痰湿的源头,不把源头堵住,所有的努力都是白费。
因此中医治疗以温阳化气、健脾、化痰祛湿为基础。在《名医方论》中记载:“阳之动,始于温,温气得而谷精运。”说的就是温阳化气可以恢复脾运化水谷精微,致使痰饮得以消散。而此方源自东汉医学家张仲景写的《金匮要略》——苓桂术甘汤加减。具有温阳化饮、健脾利湿的功效,主治中阳不足之痰饮。
脂肪肝,说白了也是痰湿堆积在肝上,身体上的水湿痰饮能化掉,肝上的痰湿自然也不在话下。
曾仕强教授说:“中医是让人稀里糊涂的活着,西医是让人明明白白的死去”,这话说得太扎心了。
中医让你糊里糊涂地活,其实不是说,中医治病是瞎治,撞上一个治好的就算一个,事实上中医有明确辩证施治的方法,能满足病人的健康需求,这里医生是明明白白的,只是病人是糊里糊涂的就健康了而已。
但我始终觉得,生而为医,可以赚钱,但不能赚昧着良心的钱,如果有一天,医生变成了利益的掠夺者,健康就只能沦为可交易的商品。
最后,提醒大家一下,中医讲究辨证施治,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都各不相同,切勿胡乱用药,以免贻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