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三个星期
是我这几年最最舒心的日子
”春节前夕,市民黄先生来医院心理科,满怀感激的送上了一张大红纸书写的感谢信。黄先生感慨:从第一次就诊到今天,这三个星期的治疗,成了我这几年过的最舒心的日子!多年来困扰我的腹胀打嗝,终于找到了治疗的办法!
普通疝气?
辗转三年难以治疗
今年52岁的黄先生回忆,这三年多来,自己过的太痛苦了。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他总是感到腹痛腹胀,还一直打嗝,甚至严重到不能正常吃饭休息,走路也要捧着肚子慢慢走。他辗转重庆、医院求医,但是诊断不出根本的问题,按照正规治疗疝气的方法也毫不见效。只能在民间求偏方土方治疗,钱花了不少,病却一直没有好转,绝望的他甚至一度出现轻生的念头。
机缘巧合,得知病情另有乾坤
今年1月,黄先生来到市三院,慕名向普外科的邱培才主任求医。邱主任根据黄先生多次求医的经历并凭借多年的临床经验,判断黄先生的身体应该没有疾病,并将他转介给心理科的胡庆菊主任。
此时,黄先生感到一头雾水,不禁纳闷起来:没有病的话,那我这三年来腹痛打嗝的毛病都是从哪里冒出来的呢?总不会这肚子里面胀的气都是凭空出现的吧?
在邱主任的介绍下,黄先生见到了心理科的胡庆菊主任。胡主任耐心细致的询问了黄先生的情况,这和蔼可亲的态度就一下取得了黄先生的信任。
接下来,胡主任根据黄先生的既往病情和心理测试情况,判断他是心理因素造成的躯体症状——心因性呃逆(呃逆,即我们常说的打嗝),属于“心身疾病”的一种。
什么是心身疾病?
胡主任介绍,心身疾病的发生往往与患者的心理因素密切相关,但表现出躯体症状。常见的心身疾病包括心因性哮喘、头痛、头晕、心悸、腹泻等等。
黄先生这种心因性呃逆虽不常见,但最重要的是找对病因,一切才能迎刃而解。之后的治疗中,胡主任一方面通过药物对症治疗,更重要的是以一系列心理疏导治疗,解除黄先生的心理压力,达到对因治疗。胡主任发现黄先生对家庭、尤其是对子女的情况存在很多焦虑和不满,这些都是导致他疾病产生的罪魁祸首。通过三个多星期的治疗,黄先生的症状得到了明显缓解,这就有了文章开头送感谢信的一幕。
“心身疾病”为何难解?
胡主任介绍,国内外的调查资料均显示,心理疾病在临床各科患者中约占25%-35%,许多身体疾病是由心理疾病导致或者加剧的。但是,人们往往能够重视身体上的疾病,却选择忽略心理疾病,甚至让心理疾病产生不可挽回的影响。一些非精神科医生也可能忽略患者的心理因素,认为是内科疾病使患者只接受躯体治疗。
可喜的是,东莞市行为医学与心身医学专委会于年9月在市三院成立,胡庆菊主任作为主任委员,和许多东莞医疗同行一起积极推医院应用和普及,提高广大医务人员对心身疾病的诊治水平,促进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