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一般治疗白癜风要多少钱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5218115.html
一、您知道“病毒性肝炎“吗?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闻“乙肝”而色变。我们入职前或入学的体检时,也免不了“乙肝”与肝功能有关的检查项目。由此可见肝脏的功能状态良好如否对大众健康而言有着重要意义,但现实生活中,罹患肝脏疾病的人群并不少见。羽泉组合的陈羽凡读中专时就得了乙肝,之后病情反反复复,被折磨得形容憔悴;著名歌手刘德华承认自己是乙肝病毒携带者,一直以来滴酒不沾,饮食极为谨慎;演员傅彪患上迁延性乙肝后,在事业高峰期玩命接戏、应酬、喝酒,结果患上了肝癌。虽然经过了换肝手术,但最终还是因肝癌晚期并发症去世,年仅42岁。
什么是“乙肝”呢?
其实“乙肝”是病毒性肝炎中的一种。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病变为主的一种传染病。目前已被公认的有甲、乙、丙、丁、戊五种肝炎病毒。其中甲型肝炎一般预后良好;慢性乙型肝炎预后差,大多数迁延不愈,少数发展为肝硬化;丙型肝炎较易发生肝硬化及肝癌等。据年底为止中国卫生部的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肝炎病毒携带率达到9.75%,约为1.2亿人。而最新统计数据则为1.41亿。这一数据说明,我国肝炎病毒携带者的数量在以每年平均万人左右的速度迅猛增长。同时肝炎病毒携带者的发病率也在以较快的增长速度每年升高。面对如此高的患病率,不少群众不免“担惊受怕”,唯恐一不留神成为其中一位。
不用“腾腾震”!为了令大家能够更加了解和保护您的“肝”,小禅养请来了徐国良主任中医师,向我们分享他多年运用中医药治疗肝病的经验及治疗思路,以及如何做到肝病“治未病”,以此提高广大群众防范肝病的意识。
徐国良
禅医国医馆坐堂专家
主任中医师全国第三批优秀中医临床人才
二、当心“肝炎”变“肝硬化”
人体大多数细胞受损伤后可以再生,然而有的修复机制并不完美,比如皮肤烧伤后细胞能修复损伤的皮肤,但会留下疤,做不到“无痕修复”。肝脏也类似,当各种因素(肝炎病毒、酒精等)导致肝细胞凋亡后,触发肝脏的“瘢痕修复”,修复的同时伴有纤维组织的大量增生,就是肝纤维化。如果损伤持续存在,肝纤维化持续发展,最终肝脏失去弹性、变硬,这就是肝硬化。肝硬化是肝脏长期、反复的肝损伤导致的。
徐主任介绍说,在中国,大多数肝硬化是由慢性乙肝发展而来的。肝硬化可以分为代偿期和失代偿期。
三个月前,国医馆名中医徐国良主任接诊了一名肝硬化腹水患者。郭先生今年55岁,半年前在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腹胀,三个月前出现脚肿,伴有全身、眼睛发黄。患者自诉有15年饮酒史,每天饮-毫升29度酒。经过检查:彩超显示患者腹腔有大量积液,腹腔最深积液达mm,肝硬化、脾大;总胆红素高达.68mmol/L,白蛋白含量31.97g/L。通过四诊八纲辨证后,徐主任诊断其症属中医“鼓胀”(脾虚夹湿热、肝郁、肺气虚、肾阴虚),西医为肝硬化失代偿期。徐主任将郭先生收住院后,随即采用健脾、清热利湿退黄、疏肝、补肺气、滋肾阴的治疗原则,用方:中满分消丸合茵陈五苓散、五皮饮、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等,结合西医综合治疗。一个月后复诊,患者腹胀显减、自觉腹部如常,身目发黄现象明显减退。初见疗效后徐主任继续沿用前方。一周后再次复诊,患者病情进一步好转,腹水显减,B超显示腹腔积液只16mm,总胆红素已降为65mmol/L,白蛋白含量35.26g/L。
该患者是徐主任众多肝病患者中的一位。说起肝病治疗的临床思路,徐主任向我们分享了四点治病心得:
(1)气机为重。肝为刚脏,体阴用阳,主疏泄,调畅气机。肝病之发,多见枢机不利,气血运行失常,所以,治肝病首先得重视调节枢机,疏通气血;
(2)邪有出路。强调外邪致病,给邪以出路。“黄家所得,从湿得之”。意思是,肝病引起黄疸,主要与外邪有关,尤其是湿热之邪,湿邪内郁是发黄的关键。因此治疗中注重利小便、通腑气、清热、利湿、解表散邪、调畅气机,使邪有出路,则黄疸可去;
(3)肝病实脾。医圣张仲景指出:“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世代流传。放至今日,就临床所见,肝病除肝功能损害外,的确往往因各种关系导致脾胃受损,加重病情。故肝病治疗要刻刻顾及脾胃功能,不可寒凉太过。运用疏肝健脾,化湿解毒之法,常能取效;
(4)祛瘀扶正。由于慢性肝炎、肝硬化往往气滞、血瘀、毒结、水停、邪毒深伏,交结难解,所谓久病入络。湿热邪毒深伏,瘀血阻络的过程,是癥瘕、鼓胀形成的过程。因此治疗当以活血通络、软坚散结为法,重视祛瘀,攻不伤正。
徐主任指出,国内外治疗肝硬化的疗效已取得重大突破,代偿期肝硬化通过治疗,部分病人病情能够得到控制并可以发生逆转;而失代偿期肝硬化,即肝硬化腹水,国内外治疗的效果依然普遍欠佳。配合中医药结合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疗效显著。
三、我们来谈谈“鼓胀“
上述案例患者罹患肝硬化腹水,在中医学中称为“鼓胀”。“鼓胀”指肝病日久,肝脾肾功能失调,气滞、血瘀、水停于腹中所导致的以腹胀大如鼓,皮色苍黄,脉络暴露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
历代医家对本病的防治十分重视,把它列为“风、痨、鼓、膈”四大顽证之一,说明本病为临床重证,治疗上较为困难。鼓胀最早见于《内经》:“腹胀,身皆大,大与肤胀等也,色苍黄,腹筋起”。《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中对鼓胀也有所讲述:“肝水者,其腹大,不能自转侧,胁下腹痛,时时津液微生,小便续通。”引起鼓胀的病因有很多,包括情志所伤、酒食不节嗜酒过度、感染血吸虫、黄疸和积证失治、脾肾亏虚等。
徐主任指出,加强对病毒性肝炎的早期防治,避免与血吸虫、疫水及对肝脏有毒物质的接触,及时治疗黄疸、积证患者,可以有效避免鼓胀的发生。
四、“治未病“,从源头上防“肝炎”
五千年以来,“扁鹊治未病”的故事脍炙人口,《黄帝内经》中“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的至理名言也一直流传至今。中医应用“治未病”理论,主要体现在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未病先防”。健康人群要防病于未然,强调正确养生以预防肝病发生。对于没有感染肝炎病毒的正常人群,除了遵循上述的日常保健指导意见外,最好办法预防方法,仍然是注射全程的乙肝疫苗,使其产生保护性抗体。
世界卫生组织目前推广预防乙肝的策略是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儿童补种和高危人群接种。我国也要求婴儿出生以后24个小时之内接种疫苗,越早越好。我国还从年开始实施对15岁以下儿童的补种。同时,与肝炎病毒携带者接触应注意避免皮肤、黏膜的破损。这一系列措施正符合古人提倡的“未病先防”的思想。
第二阶段,“既病防变”。既病之后,防其传变,强调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预防并发症的产生,对待肝炎也应如此。那么普通人群以及肝炎病毒携带者应该如何预防转变为肝炎患者呢?
要知道,肝炎病毒携带者不同于肝炎患者。肝炎病毒携带者是指感染了肝炎病毒,没有肝炎症状和体征,肝功能等各项检查正常,肝组织学检查一般无明显异常的群体。即感染了肝炎病毒,但没有表现出临床症状。
肝炎病毒携带者预防发病,就需要懂得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养护肝脏。从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入手,有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对肝炎病毒携带者有很大的帮助,接下来徐主任向大家详细的介绍肝炎病毒携带者应注意哪些。
1.定期检查。首先,需要定期(每隔3个月)进行一次常规肝功能、乙肝病毒定量检查,了解是否有肝炎活动情况及病毒水平。
2.饮食调节。保持饮食均衡,食物中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要保持相应的比例;尽量少吃辛辣食品,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等。多喝水,补充体液,增强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减少代谢产物和毒素对肝脏的损害;同时远离酒精,肝脏代谢酒精的能量是有限的,多饮酒会伤肝。若超过限量,甚至危及生命。
3.运动调节。多做运动,既能使人气血通畅,促进吐故纳新,强健身体,又可以怡情养肝,达到护肝保健之目的。
4.情绪调节。乐观使人健康。由于肝喜舒恶郁,故生气发怒易导致肝脏气血淤滞不畅而成疾。要想肝脏强健,首先学会制怒,即使生气也不要超过3分钟,要尽力做到心平气和、乐观开朗、无忧无虑,从而使肝火熄灭,肝气正常生发,顺调。
5.利用中医药“实脾防变”。正如《金匮要略》指出“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从中医角度看,脾主运化,水谷精微充足才能不断濡养肝脏,肝脏才能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因此,徐主任指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常常利用中医药养生保健,调养身体。让五脏六腑气血调和,尤其保证脾运健旺,正是防止肝病“既病防变”的有效方法。
徐国良
医院国医馆坐堂专家
主任中医师
第三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
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的专家
广东省名中医师承项目指导老师广东中医师承临床教育中心聘为“中医师承临床膏方应用方向小组组长”
广州中医药大学特聘教授
广东省医学会感染病学会分会委员
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经方临床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自然疗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中医师承专家指导委员会主席
专业特长擅用膏方治疗各种肝胆病和疑难杂症,辨证用药精准独到,善用中药通治内外妇儿之疑难杂症,且疗效显著。中医理论基础扎实,研读中医经典原著多年,有独特见解,从医三十多年来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成为肝胆病、疑难杂症和膏方等专业领域的著名专家。近两年经常在全国各地传授膏方文化!
出诊时间:周六下午2:00-6:00
出诊地点:佛山市医院精进楼1楼国医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