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味中药即可治风寒感冒,胸腹胀满,鱼蟹中

北京专科青春痘医院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8598820.html
大家好,我是中医人方叔,今天跟大家讲一讲中药紫苏。下气散寒以紫苏。如果在农村,紫苏根本就不需要到药房买,房前屋后、田边山脚栽种几棵,用都用不完。平时风寒感冒或胸腹胀满,鱼蟹中毒,或者饮食积滞,搞点紫苏煲汤,寒一散,气一下,自然身体舒泰。所以广东很多地方都喜欢在房前屋后种紫苏,平时煮鱼蟹时放些,可以解鱼蟹毒,防止寒凉伤胃,开胃益食,更是一绝。不仅生冷的鱼蟹可以用紫苏拌煮,就连生冷的瓜果,用点紫苏也可以防止寒凉伤中,腹痛腹胀。有道名菜,叫黄瓜苏叶,黄瓜是生冷之品,一般脾胃虚寒者吃了容易腹冷痛,配点紫苏叶,可以散寒下气,使黄瓜的生冷之性大减,更容易为人体消化吸收。所以中医的四气五味应用于饮食,可以为人们带来健康。知道寒温,其实就知道了健康,寒温一调,不偏不倚,更有益于身体。为何生冷的鱼蟹要配紫苏、芥末,为何生冷的黄瓜要拌紫苏来开胃,这都是寒温搭配,消化不累。上周一个妇人因为吃了黄瓜,导致腹痛、腹胀,一问,纯是凉拌黄瓜。一派寒凉,加以她体质又是虚寒的,舌苔白腻,这样不是雪上加霜吗?所以肠胃受寒,积滞在胃肠里,就胀气难受。这时加点紫苏叶,配点生姜,下气散寒,温中降逆,很快腹中胀气消散,疼痛减缓。如果真的很想吃这些瓜果之类,别忘了拌点辛温的紫苏。这样寒温中和,才是持久之道。中医是中国的医学,更是中道的医学,折中调和谓之中。很多老外,吃肉时觉得胀满,就用些蘸酱调料或拌菜,其实里面就含有开胃助消化的中药。这样吃起来才不容易碍胃伤人。真是百姓日用而不知啊!如果不点破这个道理,很多人每天在饮食生活之中,都不自觉地用中医之道来指导,但却不知这些原来是博大精深的中医之道。谈到紫苏,我们上个月才种了十几株,跟薄荷一起种的,一个辛温,一个辛凉,正是南方最常用的两种药食皆可的植物。想清利头目用薄荷,想散寒下气用紫苏。在春夏之交,这两种药经常会用到,或者做汤,当野菜吃。利用它们的辛散宣通之气,能够令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药性赋》中用“散寒下气”四个字来形容紫苏,我们就可以知道紫苏有两个方向,一个往外散寒,一个往下理气宽中。因为饮食生冷导致表气内撤而感外寒,这叫胃肠型感冒。就要内理气机,外散风寒。有个很出名的汤方,叫香苏散,治疗外感风寒,内有食积气滞。方歌说:香苏散内草陈皮,外感风寒气滞宜。寒热头痛胸满闷,解表又能畅气机。方歌中蕴含了理法方药,背会这方歌,大家就知道怎么用了。病人外感寒气,头痛,内有饮食积滞,胃口不开,胸中痞满,甚者呕吐。这时要找一味药,外散风寒,内下滞气,除了紫苏,真的很难再找到这么合适的。有些感冒反复难愈,是因为只看到外面的风寒,没有看到里面肠道的积滞。很多人大吃大喝一顿,又在空调房一冻就感冒了,流清涕,胃口不开。大夫只知道发汗,十天半个月,反复难愈,而且还咳嗽、吐痰。为什么呢?因为你只照顾到了外面的风寒,忽略了里面的食积气滞。食不消,气不下,就会变为痰饮往上泛,脾胃运化不开,不能充分化生气血,转而成痰饮,四肢肌表得不到水谷的充养。所以再怎么发散风寒,出汗,风寒随去随来,因为你的气血没有真正跟上。这就是为何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要筑长城,而且要派兵守边疆。这样把外邪祛除出去后,再有正气气血守护其外,风邪就不容易回来。只是祛风而不运化中焦,制造气血,恢复脾胃升降功能,那么一个小感冒都会拖个十天半个月。如果及时用下气散寒的紫苏,用香苏散,那么很快就外寒散去,内气流通,食积得化,气机周流,病痛得愈。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uzhanga.com/fzyy/1094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