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梅丸治疗腹胀案

滕某,女,76岁。

初诊(年3月29日):腹胀2月。近2月来无明显诱因感腹胀,以下腹部为甚,有时恶心,无烧心,无腹痛,伴口干、口苦,眠差,入睡困难,纳差,左肩部痛,上半身怕热,汗不多,双下肢略肿,经常小腿抽筋,双足发凉,大便不畅,日2次,成形,平素进食生冷后则便溏,小便可。舌淡红,苔白略干,脉弦。寒热错杂厥阴病,乌梅丸治之。

处方:乌梅30g,桂枝6g,干姜6g,党参10g,制附片6g,当归12g,细辛3g,黄连10g,黄柏10g,生龙牡各30g,白芍30g,茯苓20g,炙甘草6g,7剂,颗粒剂,水冲服,每日1剂。

二诊(年4月5日):服上方腹胀、口干苦明显减轻,左肩背疼痛、上身热及足凉均有好转,睡眠改善,入睡较快,小腿抽筋消失,时有胃闷塞感,大便日2次,舌脉同前。

处方:上方加枳实15g、厚朴15g,7剂,颗粒剂,水冲服,每日1剂。

三诊(年4月12日):患者已无腹胀,胃不适减轻,睡眠改善,时咳嗽,无痰,大便成形,日1-2次。舌淡红苔白,脉弦。

处方:上方加五味子10g,7剂,颗粒剂,水冲服,每日1剂。

四诊(年4月19日):患者无腹胀,咳嗽减轻,胃不适及口干苦已不明显,纳食较前增加,双膝关节时有疼痛,左侧明显,大便日2次,成形。舌脉同前。

处方:上方加川牛膝30g,7剂,颗粒剂,水冲服,每日1剂。

按:腹胀可见于少阳、阳明、太阴、厥阴等病。本案患者腹胀同时,有口干苦、上身热、眠差,纳差、恶心,肩痛,便溏、肢肿,存在上热下寒、寒热错杂之表现,故辨为厥阴病。有学者称厥阴病是千古疑案,其实质争议颇多。因本患者有肩痛、肢凉,虽辨证归属厥阴,但从合病角度看,笔者认为也可以理解为少阴少阳太阴合病。乌梅丸集温清补泻诸药于一体,加之和血通脉之力较强,用于该患者,药证合拍,故收良效。患者热象明显,故温热药取小剂量。因有抽搐,加芍药甘草汤缓急解痉。

长按图中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uzhanga.com/fzyy/570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