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虚腹胀是多种疾病的的常见症状,一般以午后或晚上腹胀难忍。医家多以脾虚立论,或施以补中益气汤、或施以四君子汤等,效果一般,甚或无效。《伤寒论》66条“发汗后,腹胀满者,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主之”宗其义,效其法,常收到“一剂知,二剂已,三剂收功”之效。
病例:患者袁某,女,74岁。素患便秘证,腹胀、纳差。给予温阳益肾之剂大便通畅。仍有腹胀,以午后、傍晚更甚,须解衣宽带。查舌淡、苔白滑、脉沉弦。
辨证:脾虚气滞。
治则:健脾行滞。
处方:厚朴g,生姜g,半夏40g,党参6g,炙甘草12g,3剂,每剂以水毫升,煎至毫升,每次服毫升,日3次。服完第一剂,腹胀明显好转,服完第二剂,腹胀基本消失。不需宽衣解带。为巩固疗效,继续服完第三剂,告愈。
按:已故经方大师胡希恕对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认识深刻,认为其证是脾虚湿滞,总结指出“厚朴半斤姜半斤,一参二草亦须分,半夏半升善除满,脾虚腹胀此方真”。郝万山教授当年曾用此方治疗脾虚腹胀,但因方中药物之间量的比例与经方不一样,不仅未能获效,腹胀反而加重。经胡希恕指点,效如桴鼓。由此可见,经方的严谨不仅表现在药物之间的比例,更重要的是药物用量必须是符合汉代度量衡的要求。否则很难达到“一剂知、二剂已”的效果。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伤寒论》。
厚朴15克(炙,去皮),生姜15克(切),半夏6克(洗),(炙)甘草6克,人参3克(或党参3克)厚朴半斤姜半斤,一参二草也须分,半夏半升善除满,脾虚腹胀此方真。
上五味,以水1.2升,煮取毫升,去滓,分三次温服。
发汗后,腹胀满者。
有两种情况腹胀满:
一是虚胀特征为腹满时减、喜温喜按,得温得按则减轻,治用理中汤类温中散寒。
二是实胀特征为"腹满不减,减不足言","按之痛",治用承气汤类通泻里实。
三是厚朴(pò)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证证属虚中夹实,腹胀满一般多表现为上午轻,下午重,傍晚尤重,但胀满发作的时候不喜温按。
在病机上以脾气虚弱为本,痰湿阻滞、气机不利为标,属虚实夹杂。厚朴苦温,行气燥湿、宽中消满;生姜、半夏辛温,行气散结、化痰导滞。
人参、甘草甘温,补益脾气而助运化。诸药配合,补而不壅,消而不损,为消补兼施之剂。但本证腹胀满,是以有形痰湿阻结,气机壅滞为主,因此燥湿化痰行气消满之药的用量大,而补脾益气之药的用量小,可以称作补三消七之法。
笔者早年曾治一腹胀满的病人,每至傍晚则腹胀如鼓,因虑其有贫血病史,用本方治疗,补气药量大而燥湿化痰行气药量小,三剂后腹胀满反而加重。后调整原方剂量比例,则获得疗效。
作者/李鸿亮
河医院
本文摘自《中国中医药报》年第期
推荐:
余本秘方验方集,转发此文,送完为止!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