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看白癜风哪间医院最权威 http://m.39.net/pf/a_4782734.html
张锡纯在其著作《医学衷中参西录》用了极大的篇幅专论大气下陷及治法,并给出了治大气下陷之方“升陷汤”。
[升陷汤]生箭芪六钱,知母三钱,柴胡一钱五分,桔梗一钱五分,升麻一钱。
加减:气分虚极下陷者,酌加人参数钱,或再加山萸内(去净核)数钱,以收敛气分之耗散,使升者不至复陷更佳,若大气下陷过甚,至少腹下坠,或更作痛者,宜将升麻改用钱半,或倍作二钱。
主治:治胸中大气下陷,气短不足以息,或努力呼吸,有似乎喘;或气息将停,危在顷刻。其兼证,或寒热往来,或咽干作渴,或满闷怔忡,或神昏健忘,种种病状诚难悉数。其肪象沉迟微弱,关前尤甚。其剧者,或六脉不全,参伍不调。
1、大气者,充满朐中,以司肺呼吸之气也。(本人注:主管肺呼吸之功能)
2、是大气者,原以元气为根本,以水谷之气为养料,以胸中之地为宅窟者也。(本人注:生于先天,养于后天,处于胸中)
3、夫均是气也,至胸中之气独为大气者,诚以其能撑持全身,为诸气之纲领,包举肺外,司呼吸之枢机,故郑而重之曰大气。(本人注:撑持全身,统领诸气,主持呼吸)
4、寒饮结胸短气,畏寒凉而短气;大气一陷之短气,不畏寒凉而短气。
5、寒饮结胸短气,似觉有物压之;大气下陷短气,常觉上气与下气不相接续。
6、升陷汤以黄芪为主者,因黄芪既能补气,又善升气,且其质轻松,中含氧气,与胸中大气有同气相求之妙用。唯其性海稍热,故以知母之凉润者济之。
7、柴胡为少阳之药,能引大气之陷者自左上升;升麻为阳明之药,能引大气之陷者自右上升;桔梗为药中之舟楫,能载诸药之力上达胸中,故用之为向导也。
8、至其气分虚极者,酌加人参,所以培气之本也。或更加萸肉,所以防气之涣也,至若少腹下坠或更作疼,其人之大气直陷至九渊,必需升麻之大力者以升提之,故又加升麻五分或倍作二钱也。方中之用意如此,至随时活泼加减,尤在临证者之善变通耳。
9、肺司呼吸,人之所共知也,而谓肺之所以能呼吸者,实赖胸中大气,不惟不业医者不知,即医家知者亦鲜,并方书亦罕言及。
10、人未生时,皆由脐呼吸,其胸中原无大气,亦无需乎大气。迨胎气日盛,脐下元气渐充,遂息息上达胸中而为大气。大气渐增,能鼓动肺膜使之呼吸,即脱离母腹,由肺呼吸而通天地之气矣。(本人注:先天之元气渐充,才能上达胸中而为大气。大气一转,万病消除,故云:万病不治求于肾。而大气既生,又需水谷之气养之,故谓脾胃为后天之本。治大病者,当培先天而养后天。)
中气下陷提到中气下陷不得不再次提到补中益气汤。补中益气汤是金元时期李东垣创立的方子。功能是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主治脾胃气虚、气虚下陷和气虚发热证。其中气虚下陷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中气下陷”。
《内经》曰: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脾胃在中焦起着承上启下的中枢作用。(关于脾胃的作用以及补中益气汤治气虚发热的内容可以参见《气虚也会导致发热,清热去火只会南辕北辙,这个方子再来看一看》。)
调节气机升降的中枢出故障,不该升的相火往上走了,该升的清阳往下陷了。正如李东垣在《脾胃论》中所说:“皆有脾胃先虚,而气不上行之所致也。”五行每一行都有对应的脏腑,脾胃属土,从掌管气机的升降来说,脾主升,胃管降。
张景岳说:“脾胃有病,自宜治脾。”脾主土,中医的脾不只解剖学说的单个脾脏,脾主运化输送饮食中获得的精微物质至全身,是一个系统形而上的总称。脾灌溉其他四脏,五脏中都有脾气,当然脾胃中也皆有五脏之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故善治脾者,能调五脏,即所以治脾胃也;能治脾胃,而使食进胃强,即所以安五脏也。”
脾虚气下陷是大多数中气下陷的原因。脾虚下陷常见有子宫脱垂,脱肛,胃下垂,慢性腹泻等,同时有饮食减少,纳运乏力,食后腹胀,小腹下坠,少气懒言,体倦少力,面色萎黄,大便稀薄,舌质淡,脉虚。
大气下陷我们来感受下张锡纯老先生对大气下陷的描述:
“治胸中大气下陷,气短不足以息,或努力呼吸,有似乎喘。或气息将停,危在顷刻。其兼证,或寒热往来,或咽干作渴,或满闷怔忡,或神昏健忘,种种病状,诚难悉数。其脉象沉迟微弱,关前尤甚。其剧者,或六脉不全,或参伍不调。”
气息:
大气下陷的主要症状强调在气息上。而其他干渴、满闷等则作为兼证。中气下陷强调的是内脏下垂,气虚发热,脾胃气虚的少气懒言、头晕目眩等。换句话说,中气虚也会让人气短,但是大气下陷时气息进出的状态恐怕要更严重,如上文中的“或气息将停,危在顷刻”。
脉象:
还有一个点Crea注意到,无论在上文张锡纯老先生对大气下陷症状的描述,还是在他治疗大气下陷的医案中,都提到了脉象——“脉象沉迟微弱,关前尤甚。”不太了解脉象的朋友可能对这点无感,Crea了解一点点,简单解释一下可能方便大家从脉象上理解大气下陷。
电视剧里演的医生把脉我们都不陌生,三个指头往手脖子上一搭。这种诊法,属于诊脉中的一种,叫“寸口诊脉”,分寸,关,尺三部。手腕外侧处有个高骨,也就是突出来的骨头,对应的手腕内侧为“关”,关上靠近手掌的叫“寸”,关下一寸的距离为“尺”。
两只手都有寸关尺,左手寸关尺分别对应:心、肝胆、肾;右手寸关尺对应:肺、脾胃、肾(命门)。关之上为属阳,关之下为属阴。正常人寸脉为浮脉,就是轻取即得,重按稍弱;关脉为要比寸脉往下重一点取到。为了简化,这里就先不考虑随四季变化的问题了。
沉为里症,无力为里虚;迟为阴证,《内经》曰:“迟者为阴,数者为阳。”“脉象沉迟微弱,关前尤甚”关前为寸,描述的是全身整体比较虚弱特别是上焦心肺气虚,阳不足的情况。
中气下陷和大气下陷的关系大气也就是中医说的宗气,充满于胸中,掌管肺的呼吸之气。人形成的开始从肾脏开始,肾在命门之中,有气息息萌动,是人体的元气,受后天五谷精气使其磅礴壮大,积蓄于胸腔中而形成大气。心血主导的循环,肺气掌管的呼吸皆由大气所主。
《内经·灵枢》曰∶“谷始入于胃,其精微者,先出于胃之两焦,以溉五脏,别出两行营卫之道,其大气之抟而不行者,积于胸中,命曰气海。出于肺,循喉咽,故呼则出,吸则入。”
“五谷入于胃,其糟粕、津液、宗气,分为三隧。故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焉。”
上面这些Crea提炼一下就是说宗气虽生于命门,但人出生以后依赖的是脾胃转化的五谷之精生长。源源不断的宗气要靠脾胃转化食物产生。
如果脾胃虚,转化无力,宗气也会变弱。中气不足在先,当中气虚的影响到宗气(也就是大气)不足以包举在肺外时,大气虚而欲陷。所以从这个角度理解,大气下陷比中气下陷要更重一步。大气下陷严重的人,呼吸将停,努力才能完成呼吸,也就是张锡纯老先生说的“气息将停,危在顷刻”。
《内经》曰:“天地之精气,其大数常出三入一,故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矣。”
张锡纯大气下陷医案一例:
李登高,山东恩县人,年32岁,寓天津河东瑞安街,拉洋车为业,得大气下陷证。
腹中觉饥,未暇吃饭,枵腹奔走七八里,遂得此病。
呼吸短气,心中发热,懒食,肢体酸懒无力,略有动作即觉气短不足以息。其脉左部弦而兼硬,右部则寸关皆沉而无力。。
此胸中大气下陷,其肝胆又蕴有郁热也。盖胸中大气,原为后天宗气,能代先天元气主持全身,然必赖水谷之气以养之。此证因忍饥劳力过度,是以大气下陷,右寸关之沉而无力其明征也。
其举家数口生活皆赖一人劳力,因气陷不能劳力继将断炊,肝胆之中遂多起急火,其左脉之弦而兼硬是明征也。
治之者当用拙拟之升陷汤,升补其胸中大气,而辅以凉润之品以清肝胆之热。
生箭芪八钱,知母五钱,桔梗二钱,柴胡二钱,升麻钱半,生杭芍五钱,龙胆草二钱。
共煎汤一大盅,温服。
将药连服两剂,诸病脱然全愈。
医家简介
张锡纯(年-年),字寿甫,籍山东诸城,河北省盐山县人,是中西医汇通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近现代中国中医学界的医学泰斗。他曾在沈阳创建“医院”,疗效卓著;在天津开办国医函授学校,培养了不少后继人才;在当时各地医学刊物上,发表了很多具有创见的论文,在医界产生了很大影响。与当时江苏陆晋笙、杨如候、广东刘蔚楚齐名,被誉为“医林四大家”,又与慈溪张生甫、嘉定张山雷并称为海内“名医三张”。
清末民初,西学东渐,西医学在我国流传甚快。张锡纯结合中医的情况,认真学习和研究西医新说,沟通融会中西医,按他的说法:“今汇集十余年经验之方”,“又兼采西人之说与方中义理相发明,辑为八卷,名之曰《医学衷中参西录》。”意为:衷中者,根本也,不背叛祖宗,同道无异议,是立业之基;参西者,辅助也,借鉴有益的,师门无厚非,为发展之翼。
来源:摘自《医学衷中参西录》医案篇。
姚大鹏,一九六零年生,号诗坛一怪,四川大学成人教肓药学专业毕业,现中医药研究员,高级中医师,高级中药师,高级心理咨询师,高级针灸师,中诗论坛新诗研究版编辑,中国流派网诗歌论坛原创版编辑,全球生态诗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