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药对于大多数糖人们来说都是控制血糖的重要手段,很多糖友通过饮食和运动还无法将血糖控制稳定,都需要服用一些口服降糖药来辅助降血糖,少数人需要胰岛素。现在市面上的口服降糖药种类繁多,让人眼花缭乱,很多的糖人都不知道该如何进行选择。其实,针对不同身体状况的糖人,口服降糖药的选择是不尽相同的。口服降糖药的分类其实比较明朗,一般来说主要分为以下6大类。
一、降糖类1、磺脲类促泌剂
磺脲类药物主要是促进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从而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这类药物主要适用于胰岛细胞还有一定分泌功能的2型糖友,对于胰岛素分泌功能丧失的糖人来说,这类药物是不起作用的。磺脲类降糖药的主要不良反应就是低血糖,这一点糖人也要注意预防。
一般来说,大多数磺脲类药物起到促进胰岛素分泌的作用都要经过一个半小时才能达到高峰,所以,要想使胰岛素分泌的高峰时间与餐后血糖的高峰时间同步,二代磺脲类药物应当在餐前30分钟左右服用(三代药物格列美脲可以餐前即刻服用)。
磺脲类降糖药代表药物有:(第二代)格列本脲、格列齐特、格列吡嗪、格列喹酮;(第三代)格列美脲。
2、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
这类降糖药主要通过抑制二肽基肽酶-4,减少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的降解,从而使GLP-1能有效发挥作用,促进胰岛素分泌、抑制肝糖原分解,还可以抑制食欲、减轻体重。
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代表药物有:西格列汀、维格列汀、沙格列汀。
3、格列奈类促泌剂
格列奈促泌剂的作用点和构造跟磺脲类降糖药有着很大的区别,这种药物起效更快、达峰速度更快、作用维持时间比较短,能够有效控制住餐后血糖,也基本不会引起下一餐前低血糖。这类药物一般是餐前即刻服用,不进餐的话就不服药。
值得一提的是,格列奈促泌剂非常适合老年人、轻度糖尿病肾病患者以及饮食不规律的糖人。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格列奈类药是餐时胰岛素分泌调节剂,它一般是对控制餐后血糖有效,所以不能有效控制基础血糖即空腹血糖。
格列奈类代表药物主要有:瑞格列奈、米格列奈、那格列奈。
二、抗糖类1、双胍类
双胍类降糖药不是通过促进胰岛素的分泌而起作用的,它主要是通过减轻胰岛素抵抗、促进外周组织(如肌肉、脂肪)对葡萄糖利用、抑制肝糖原分解及糖异生、抑制或延缓葡萄糖在胃肠道的吸收、减少食欲等途径来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而且还有一定的降脂、减肥及心血管保护作用,非常适合肥胖的2型糖友,可以说是2型糖友的基础用药。
双胍类药物虽然不能直接单独帮助1型糖友控制血糖,但1型糖友在使用胰岛素基础上,如果血糖还是波动很大,这时候可以加用双胍类药物,非常有助于平稳控糖。
双胍类药物的副作用比较多,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就是胃肠道反应,如口干、口苦、食欲减退、金属味、恶心、呕吐、腹泻等。而且这类药物主要是从肾脏排泄,因此肾功能不全者禁用这类药物,心衰、缺氧患者也慎用。
双胍类降糖药的代表药物就是二甲双胍。二甲双胍降低空腹血糖效果好,降餐后血糖的效果则没那么好。该药对血糖比较稳定的人没有降糖作用,单独使用也不会引起低血糖,与磺脲类合用可增强降糖效果。
2、噻唑烷二酮类
噻唑烷二酮类降糖药也称为“胰岛素增敏剂”,它可以增强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能够有效改善胰岛素抵抗,适用于伴有明显胰岛素抵抗的2型糖友。这种药物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其他药物联用。单独服用该药不会引起低血糖,而且这类药物不受饮食影响,所以在餐前、餐后服用均可。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为水钠潴留所致的体重增加及水肿,所以心功能不全或肝功能异常的糖友禁用这类药物。这类药物起效较慢,需要2~3周才明显见效,但作用非常持久。
噻唑烷二酮类降糖药的代表药物有:罗格列酮、吡格列酮。
3、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大分子多糖和双糖,只有在消化酶(主要指α-葡萄糖苷酶)的作用下被分解为小分子的单糖,才能被肠道吸收,而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可以抑制肠道α-葡萄糖苷酶,延缓大分子多糖、双糖的分解和吸收,能够有效降低餐后血糖,非常适合绝大多数餐后血糖较高的1型和2型糖友。
这类药物的降糖效果缓和,单用时不会引起低血糖,但与磺脲类或胰岛素合用时则会发生低血糖,因此要注意预防。由于这类药物的作用底物是食物中的多糖和双糖,所以,这类药物在服用时应与第一口饭一起服用,否则不能发挥明显的作用。
α-糖苷酶抑制剂主要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反应,如腹胀、排气过多、腹泻等,因此有消化道疾病以及疝气的患者忌用。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个别糖友在服用阿卡波糖后,会引起严重的肝损害,所以有严重肝损害的2型糖友也最好不用阿卡波糖。
代表药物有:阿卡波糖、米格列醇、伏格列波糖。
亲,你还没寻常型白癜风治愈白癜风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