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的肠道构造及功能特点

宝宝的肠道一般为身长的5~7倍(成人为4倍),而小肠与大肠的比例也超过成人。新生儿小肠与大肠比例为6:1,婴儿为5︰1,成人则为4:1,这样可以增加肠道消化和吸收营养的面积,以满足宝宝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

宝宝肠道构造和大人肠道构造相同,包括小肠、大肠。肠道内有肠液和肠道菌群。

小肠是吸收营养的主要场所

宝宝吃进去的食物,在胃里完成初步消化后进入小肠。食物在小肠里被消化分解,并且大部分营养物质经过小肠吸收,输送到全身各器官组织。所以肠道是营养的中转站,它的正常发育对于宝宝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小肠的基本构造:包括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三部分。

大肠是食物残渣的处理工

食物经过宝宝的小肠后,消化和吸收过程基本完成。而食物残渣、水和电解质会进入大肠,经过进一步吸收水分,这些物质会变成粪便排出体外。

在正常情况下,大肠中有很多细菌,能使食物残渣腐败和发酵,以利于粪便排出体外。宝宝如果几天不能大便就会引起各种不适,如便秘、腹胀等。

大肠的基本构造:包括盲肠、阑尾、结肠、直肠、肛管五部分。

肠液是营养转化的“功臣”

肠道消化食物,不仅要依靠肠道的运动,还要靠肠液来完成。肠液包括小肠液和大肠液,但大肠液主要成分为黏液、碳酸氢盐及少量的二肽酶和淀粉酶,对消化意义不大。而小肠液是指小肠黏膜腺分泌的消化液,含有多种酶,能进一步消化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脂肪等,对肠道消化和吸收意义重大。

大肠液由大肠黏膜表面的柱状上皮细胞和杯状细胞分泌,pH8.3~8.4,但对消化的作用不大,主要是通过黏液蛋白保护肠壁黏膜和润滑粪便,还能帮助粪便成形。

肠道菌群是维持宝宝肠道健康的“保护神”

宝宝遇到细菌,妈妈的第一反应就是“杀菌”,好让宝宝处于干净的环境中。如果妈妈这么想,也这么做了,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肠道就是一个庞大的菌群王国,生活着约数百万亿个细菌,~个不同的细菌种类。其中,相当一部分细菌有利于维持人体部分消化功能及制造维生素,这部分细菌是有益菌,是“杀不得”的,否则会影响宝宝的正常消化,不利于身体健康。

而肠道菌群大致可分为三大类:有益菌、有害菌和中性菌。其中有益菌参与食物的消化,促进肠道运动,抑制致病菌群的生长,分解有害和有毒物质;有害菌则会产生有害物质,减弱消化机能;中性菌会根据肠道环境的改变而改变。

宝宝肠道菌群是怎样建立的

肠道菌群不是人与生俱来的,它会随着年龄而发生变化。

正常情况下,肠道内三大菌群处于和平相处的状态,菌群之间维持一定的生态平衡。一旦这种生态平衡被打破,就会影响宝宝的消化功能,进而导致宝宝生病。所以,维持肠道菌群平衡,特别有利于宝宝的身体健康。

那么,宝宝出生后,肠道正常菌群又是如何建立的?对宝宝健康有好处的有益菌是通过哪些途径进入宝宝身体的呢?

新生儿的肠道是个开放的系统,对于有益菌和有害菌来说,谁先进来,谁就占据主导地位。如果有益菌先进来,且成为优势菌,就为健康的肠道菌群建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如果有害菌先进来,那可能成为肠道菌群失调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出生后几个小时内发生的事情可能影响宝宝的一生。

新生儿肠道有氧气,只有好氧的细菌,如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等才能立足。那么,宝宝如何获得这些有益菌呢?

有益菌就这样通过妈妈的产道、初乳、皮肤等几个途径,第一时间进入新生儿肠道的,这也为新生儿健康肠道菌群的建立创造了条件。

当有益菌在肠道中占据优势后,会有少量兼性厌氧菌,如大肠杆菌进入肠道,迅速消耗氧气,使肠道成为厌氧环境。这时,各类厌氧菌逐渐进入肠道定居,肠道内细菌种类越来越丰富。

总之,孕妈妈们一定要优先把自己的身体调养好,让身体的菌群进入最佳状态,使有益菌第一时间能够进入宝宝的肠道,为宝宝一辈子的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础。

编者按:

宝宝肠道的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宝宝消化吸收的效率,也直接影响宝宝抵抗力的高低和生长发育的速度。三岁左右的宝宝,肠道菌群趋于成熟,但并非一成不变的。不良的饮食结构、滥用抗生素等,都会严重破坏肠道菌群失衡,从而影响宝宝的健康成长。

宝宝日常的一举一动,始终牵动着家长们的心,保护好宝宝的肠道,则是宝宝生长发育路上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年轻的爸爸妈妈们,绝对不能掉以轻心。

每天坚持给宝宝补充一些特效乳酸菌,不仅能让家长在育儿过程中减少许多不必要的麻烦,更能为宝宝一生的健康打下重要的基础!

内容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赞赏

长按







































北京看白癜风医院在哪里
白癜风能痊愈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uzhanga.com/fzbm/153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