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后天气逐渐寒冷,再加上雾霾大面积爆发,肠胃问题(腹痛、腹泻)进入了高发期。
"寒气入腹"的后果01
腹泻
寒湿为主,常夹杂暑、热等病邪,导致肠胃功能失调,皆使人发生泄泻。
寒邪直接影响脾胃,使脾胃功能失调,运化失常,清浊不分,而成泄泻,这是最常见的原因。
艾灸秉天地之阳,具温通经络、燥脾温胃功效,为调理腹泻的上佳手段。
腹泻常用穴位:神阙、天枢、大肠俞、足三里
①神阙(肚脐)可隔盐灸。
简单版隔盐灸:取仰卧位,暴露脐部,取纯净干燥的细白盐适量,可炒至温热,放入脐中,使与脐平,然后用艾温灸肚脐,大约30-40分钟。
②用艾温和灸天枢、足三里、大肠俞。
③艾灸方法:
急性腹泻可每日2次,慢性腹泻每日1次,直到腹泻停止。以上为基础艾灸穴位,可根据自身情况酌情加减穴位。
寒湿、湿热引起的急性泄泻
主穴:天枢、上巨虚、阴陵泉、水分。
配穴:
寒湿者,加神阙(隔姜灸);
湿热者,加内庭;
食滞者,加中脘。
灸后热敷:神阙穴。
天枢为大肠募穴,可调理肠胃气机;上巨虚为大肠下合穴,可运化湿滞,取“合治内腑”之意;阴陵泉可健脾化湿;水分利小便而实大便。
脾肾虚引起的慢性泄泻、五更泻
主穴:神阙、天枢、足三里、公孙。
配穴:
脾虚者,加脾俞、太白;
肝郁者,加太冲;
肾虚者,加肾俞、命门。
灸后热敷:神阙穴,关元。
灸神阙可温补元阳,固本止泻;天枢为大肠募穴,能调理肠胃气机;足三里、公孙健脾益胃。
02
肠胃炎
很多人会觉得拉肚子是日常“小病”,觉得扛扛,上几次卫生间就好了。
其实不然,如长期腹泻则可能是在进一步恶化,会导致肠胃炎症发生。
如持续腹泻两个月以上,伴发黏性脓血便,就可能正遭受炎症性肠病的折磨。较难治愈,还易复发。
肠胃炎艾灸穴位:
1、中脘;2、梁门;3、水分;4、大肠俞;
5、温溜;6、内关;7、梁丘;8、足三里。
03
腹痛
脾胃为仓廪之官,脾主运化水谷和水液;胃主受纳,腐熟水谷。
故饮食不当,如饮食过量导致宿食内停;或过食生冷,导致寒湿入腹,形成交阻,皆可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致使脾胃的传导失司,升降失调,水谷停滞,不通则痛,从而导致腹痛!
腹痛可艾灸穴位:
1、中脘;2、神阙;3、天枢;
4、内关;5、足三里;6、公孙。
配穴:
寒邪犯胃配梁丘、胃俞;饮食伤胃配下脘、梁门;
肝气犯胃配太冲、期门;瘀血停胃配三阴交、膈俞;
脾胃虚寒配脾俞、关元;胃阴不足配胃俞、内庭。
艾灸建议时间:
肢体每穴15-20分钟,躯干每穴30-40分钟,可渐进延长单次艾灸时间,一般是灸到症状好转,若是肠胃炎为慢性,则一个礼拜内休息1-3天。
切勿长期连续艾灸,气有余便是火,灸量过头了,只能从皮肤宣泄出来,易起红疹等。
⊙以上文章、图片转载于网络,观点建议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