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身体不好的人,大多脾都不太好。
脾这位老大哥一但除了问题,就会直接影响气血生成,而气血为人之根本,气血不足,各种毛病就会随之而来。
现代人常见的乏力,腹泻,腹胀等症状,归根到底就是因为脾不好。
也就有了百病生于脾的这个说法,但是脾虚有6大阶段,补脾健脾也要对症才行。
脾虚的6大阶段,你是哪一种1、脾气虚
脾主运化升清,脾气通过上升和转输作用,将胃肠道吸收的水谷精微和水液上输于心、肺等脏,若脾气虚,升清的工作效率就低,输送不完的水谷精微和水液就只能囤积在胃和小肠。
时间一长,上无水谷精微濡养,就会头目眩晕、精神疲惫、面色萎黄;中有浊气停滞,就会脘腹胀满、食欲不振;下有未消化吸收的食物囤积,就会大便不成形。
这一类人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腹胀,乏力,其次是面色萎黄,食欲减少,便溏等。
治则:补中益气。
方选:补中益气汤加减
2、脾阳虚
脾阳是脾脏运化水谷的生理功能。
脾阳虚,则运化失职,导致积食腹胀,因此脾阳虚的人喜温喜按,吃温热的食物、捂热水袋、按压腹部。
同时,由于中焦虚寒,无法温煦身体,导致四肢不温,水湿不能运化,小便不利,水湿滞留体内就会肢体浮肿,水湿往下渗透就会腹泻不止,白带清稀而多。
这一类人最直接的表现为四肢冰凉,腹泻不止。
治则:温中散寒。
方选:大建中汤加减
3、脾阴虚
“阴”指阴液,起到滋润、濡养作用。脾阴虚就是说阴液不足。
也就是脾脏运化水谷的营养物质不足,“阳”就相对过剩,体内就会有热,就会出现手足心热、潮热盗汗、口干咽燥、小便短黄等症状。
这一类人最直接的表现就是热,出汗。
治则:滋养脾阴,养阴和营。
主方:沙参麦门冬汤加减
4、脾气下陷
脾气下陷是脾气过于虚衰造成的,脾气原本应该上升,但如果它不升反降,虚到不能固摄了,就会出现腹部坠胀、久泻不止、脱肛、子宫脱垂等症。
原本应该上升的精微物质下注到膀胱,就会导致小便浑浊,人也会少气懒言,四肢乏力。
这一类人最直接的表现为腹胀、腹泻、乏力,与此同时也会有一种下坠的感觉。
治则: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方选:升陷汤加减
5、脾不统血
“脾不统血”,是一种极为严重的脾气虚。若脾的统血功能就会出现异常,气血循行就会偏离正常轨道。
就会表现为出血症状,本身脾气就虚,出血后气血就更加不足,人就会血虚,继而出现气短心悸、失眠多梦、头昏头晕等症状。
治则:补气益血、引血归源。
方选:归脾汤加减
6、脾虚湿滞
脾运化水湿的功能下降,时间长了,就会导致水湿停滞,又会进一步影响脾的运化功能,造成“恶性循环”,并表现出种种脾虚和内湿的症状。
比如,脾失运化,就会食欲不振、脘腹不舒;脾胃虚弱,就不能很好地受纳水谷,化生精微,就会导致积食,让人恶心欲呕;水谷等聚积于小肠,尚未完全消化便排出,就会导致大便不成形。
这一类人,多标现为神疲乏力、四肢困重、脘腹不舒、厌食油腻、大便溏薄等。
治则:理气健脾、化湿祛痰。
方选:参苓白术散加减
所以说,乏力是脾虚,腹泻是脾虚、腹胀还是脾虚。这6种脾虚,你又是哪一种呢?
本文转载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