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觉得脾胃病离自己很遥远,因为从来没有在体检中发现自己的“脾”有问题。其实,许多中医病名,呕吐、泄泻等,虽然可能不带有“脾”或“胃”字,但发病机理大部分都跟脾胃有密切关系。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脾阳虚!
脾阳虚是脾阳不足,功能减退,温煦无力,运化失职,并虚寒内生的病理变化。
脾阳虚的病因是什么?在脾气亏虚的基础上,由气虚导致阳虚,而形成脾阳虚证。故亦可具有脾气虚证的病因。若饮食生冷,损伤脾阳,寒从中生,形成中焦虚寒证。或元阳不足,命门火衰,脾失温煦,则运化不及。
简单点说,大部分都是因为长期食用生冷、寒凉、肥腻这一类阻碍脾运化的食物或者药物,久而久之,造成了脾阳损伤。
脾阳虚有哪些症状?1、四肢不温
这个意思是说常年手脚凉,尤其是夏天的时候手感也是凉凉的,对于体热的人来讲都热的非常难受,脾阳虚的人会感觉夏天过的很舒服。冬天晚上暖不热被窝。
2、四肢浮肿
小腿和脚踝的浮肿比较明显,尤其是晚上睡觉前,脚踝一按一个坑,皮肤的回弹速度很慢,同时平常感觉腿沉走不动路,总是感觉累。
3、食欲减退,腹胀
到了吃饭的点总是感觉不饿,吃啥都没有胃口。饭量总是小,吃完就腹胀老是感觉不消化。
4、胃痛,胃喜温喜按
经常会胃痛,按着就会舒服些或者喝些热水也会缓解些,这就是阳虚引起的胃痛和别的胃痛明显的症状。
5、大便溏稀
大便不成型,或者是先干后稀,这个也是明显的特点,正常的大便应该是润润的,形状是圆的,排便速度非常快,但是脾虚的人可能时间比较长,常年都是大便溏稀,自己反而觉得这个是正常的,所以这个也是需要注意的。
6、舌淡胖嫩,舌边周围有齿痕
这个一般有专业的中医来判断。不过舌边齿痕自己也能很好的认出来。舌头两侧的边缘有小坑一样。
脾阳虚和脾气虚有什么区别?脾气虚证和脾阳虚证是脾病虚证不同的发展阶段,初起是脾气虚,继之可累及脾脏阳气,而出现脾阳虚证,较之脾气虚证病情更加深入。
因此,脾阳虚证,包括了脾气虚证的病机和症状,故二者具备脾气虚的共同病理基础,因而有食欲不振,倦怠乏力,腹胀,进食尤甚,大便溏薄,少气懒言,面色萎黄的共同症状。二者症状鉴别的关键就是是否具备阳虚内寒的表现。
怎么改善脾阳虚?1、药养
针对脾阳虚,我们以温阳健脾为主,中成药里对证的,就是理中丸(不是附子理中丸。因为附子理中比理中丸的温阳效果会要更强些)。一般情况下,单纯脾阳虚,我们吃理中丸就可以了。
2、食养
脾阳虚,则应选择温中健脾的食物。不宜吃寒凉性的食物。
3、术养
中脘穴:位于脐上4寸,腹中线上。指压时仰卧,放松肌肉,一面缓缓吐气一面用指头用力下压,6秒钟后将手离开,重复10次,能缓解胃部不适。在胃痛时采用中脘指压法效果更佳。
4、心养
养心是养生的最高境界,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保持健康身体的关键是要保持良好的心态。《黄帝内经》提出,心为君主之官,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心脑同源,心主血脉,心主神智,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主要说明了心的统帅作用不可动摇。
5、神养
养神,意思是把心里的各种杂念清扫出去,使身体不受到人为意识影响,让身体回归自然的这个过程,中国古人称之为养神。
养神,快乐最重要。心其志在喜,让自己快乐起来,即是养心。因为喜则气和志达,荣卫通利。如果能调畅自己的情绪,多些开心,一定可让悲忧无所遁形。既快乐又健康,何乐而不为呢!
再者,夏天对应于心,人的心气逢夏天最旺,此时最适合开怀大笑,以舒畅心志,尤其适合于抑郁或心神不振、精神萎靡的人。大笑时阳气升浮,阴浊自散,有利于通阳排浊。
总之总而言之,脾阳虚,除了会让你饭后总是腹胀、大便稀溏等,还会造成其他很多问题,而在改善上,除了药养,还应该将心养、食养、神养、术养相结合,到达五养同调,才能真正的改善自身的脾阳虚问题!
感谢大家的阅读,你的阅读是对小编的鼓励,如果觉得文章还不错的话,小手轻移点一下右下角,点“在看”,谢谢对小编的支持,小编一定每天给你们带来更多有用的资讯。
点击有惊喜
图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小编推荐:
夏季适当出汗有益健康,但主动出汗才更养生,听听专家怎么说
当你脾胃虚寒了,就会一吃饭就肚子胀,3招教你改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