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糖不耐受症
乳糖在人体中不能直接吸收,需要在乳糖酶的作用下分解才能被吸收,缺少乳糖分解酶的人群在摄入乳糖后,未被消化的乳糖直接进入大肠,刺激大肠蠕动加快,造成腹鸣、腹泻等症状称乳糖不耐受症。母乳中所含的乙型乳糖,可助于钙的吸收,但如果人体缺少乳糖酶会出现什么症状呢?
表现婴幼儿乳糖不耐受的常见症状有腹胀、腹泻、肠鸣排气、奶后即便等,有的含奶瓣,有的由于腹部不适,易产生哭闹现象。
如果宝宝存在上述症状,医院做一下尿半乳糖或者大便检查,医院没条件进行检测,也可以通过临床症状判断。
⊙看大便:有没有水样便,或者稀便可流动,含较多泡沫。
⊙听肚子:是不是经常有咕噜咕噜肠鸣音,是不是肚子胀,屁很多。
⊙看排便规律:是否喂奶后就拉,和喂奶有很大相关性。
治疗措施对急性腹泻后乳糖不耐受症患儿或者出生后不久就发现排便有上述规律,伴随尿布疹或体重增长不良,也不似蛋白过敏的,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母乳喂养者可继续母乳喂养,在餐前喂乳糖酶,若效不佳,改用去乳糖或低乳糖配方奶粉。
⊙配方奶喂养者应使用不含乳糖的配方奶喂养3-4周后再过渡到普通配方奶,可起到有效的治疗作用,并能防止腹泻症状反复。
⊙服用益生菌,促进乳糖分解,可调节肠道正常菌群,改善肠道环境
⊙稍大一些的宝宝出现腹泻后乳糖不耐受,可减少牛奶的食用,改用酸奶。
鉴别出现大便次数多伴随呕吐,体重增长不良时,需要与牛奶过敏鉴别,小婴儿牛奶蛋白过敏会伴随皮肤上的表现,比如湿疹。
而乳糖不耐受不会有严重的湿疹,表现更突出的是腹胀,肠鸣音亢进,泡沫稀便。婴幼儿乳糖不耐受很多是因为腹泻后小肠绒毛破坏后出现分解乳糖异常,也有极个别先天乳糖酶缺乏或不足导致的。
有的宝宝还可能牛奶蛋白过敏合并乳糖不耐受的,由于过敏导致小肠绒毛黏膜损伤,而使乳糖酶破坏,如何分辨,需要仔细了解病史,有时通过诊断性治疗来鉴别。
不是只有宝宝才会有乳糖不耐受。有乳糖不耐症的不是一旦摄入微量乳糖立即出现腹泻等症状,而是当摄入超过一定量之后才会出现。所以大多数有乳糖不耐症的人仍然是可以喝奶的,只是不能过量。比如大人有乳糖不耐,但每天喝毫升的牛奶会没有任何不适,但超过一定量会出现腹泻。你是否也有此经历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