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咨询 https://m-mip.39.net/nk/mipso_4613567.html
专业群??多种护理专业交流群,欢迎大家加入!
本文作者:杨晓璇
医院
在很多人眼里,阑尾炎手术只是一个“小手术”,没什么大不了。但其实像大家所认为的这种小手术术后也常会发生一些可怕的并发症[1]。我科就发生了一例阑尾切除术后感染性肠麻痹案例,在此与各位同仁分享!
病例简述:
患儿14岁,男,因“无明显诱因出现以右下腹为主的阵发性腹痛3天”,年6月15日10:49以“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收入小儿外科。患儿于当日12:00行阑尾切除术,14:30安返病房。于右下腹置入引流管一根,引流出黄色浑浊液体,予以全麻后护理。18:41患儿全麻已醒,小便已排。术后第一天,患儿呕吐数次,为黄绿色黏液,考虑甲硝唑反应,予以暂停输注甲硝唑,并给予胃复安4mg,im,患儿未再呕吐。术后第二天,患儿再次呕吐,呕吐物为黄绿色黏液,腹腔引流欠通畅,自引流管置管处渗出大量脓液约30ml,引流管引流脓液较少,为2ml。患儿全腹腹胀明显,自觉口渴,尿少,体检:腹部膨隆,见不到肠型及肠蠕动波;腹部压痛;叩诊呈均匀鼓音,肝浊音界缩小;肠鸣音减弱,考虑感染性肠麻痹。遵医嘱给予患儿速尿20mg入管,给予插胃管,行胃肠减压。于胃管内抽出草绿色液体40ml,患儿呕吐约ml,患儿腹胀腹痛减轻,给予补液抗感染治疗。术后第三天,患儿已排气排便,全腹腹胀减轻,持续胃肠减压及腹腔引流通畅。术后第四天,患儿病情平稳,刀口敷料清洁干燥,遵医嘱拔除胃肠减压管和腹腔引流管。术后第八天患儿病情平稳出院。案例总结:
该患儿入院前已有高热,且腹痛三日余,有细菌入血的风险。在进行阑尾切除术后持续性全腹腹胀,腹部压痛,肠蠕动及肠鸣音减弱,叩诊呈鼓音,呕吐黄绿色黏液,且腹腔引流欠通畅,自引流管置管处渗出大量脓液,考虑为脓液引流不畅导致的感染性肠麻痹这一并发症,遂给予患儿胃肠减压,抽出草绿色液体40ml,考虑有感染的可能,且有体液丢失的情况,遵医嘱给予补液抗感染治疗,严密观察患者病情。经持续胃肠减压和腹腔引流后,患儿腹胀腹痛减轻,引流通畅,刀口敷料清洁干燥,说明感染性肠麻痹已减轻或消失。诊疗记录:
在护理该患儿过程当中,出现了以下护理问题:
(一)舒适的改变,腹胀、呕吐,与肠麻痹致肠腔积液积气有关。
(二)体液不足,与呕吐、肠腔积液、胃肠减压有关
(三)潜在并发症,与肠坏死、腹腔感染、休克有关
针对以上问题,采取了以下护理措施:
1.饮食:肠梗阻病人应禁食,如梗阻缓解,病人排气、排便,腹痛、腹胀消失后可进流质饮食,忌易产气的甜食和牛奶等。
2.胃肠减压:持续胃肠减压,排出胃肠道内的积气积液,减轻腹胀、降低肠腔内的压力。胃肠减压期间注意观察和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状和量,如发现有血性液,应考虑有绞窄性肠梗阻的可能。
3.记录出入液量:准确记录输入的液体量,同时记录胃肠引流管的引流量、呕吐及排泄的量、尿量,并估计出汗及呼吸的排出量等,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4.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及时复查电解质了解患儿体内电解质丢失情况。根据患儿查血结果及丢失体液量评估出补液量。遵医嘱及时输入能量药物,保证患儿能量摄入。
4.防治感染和毒血症:应用抗生素可以防治细菌感染,减少毒素产生。
5.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心得体会:
感染性肠麻痹是阑尾切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因此要格外警惕。儿童患者术后因疼痛、易哭闹导致的腹胀腹痛应与此并发症鉴别开来,当患儿出现腹腔引流管引流不畅,腹胀明显、腹部压痛,肠蠕动及肠鸣音减弱,伴呕吐时,应警惕是否发生此并发症,及时给予胃肠减压及禁食处理[2]。阑尾切除术后应鼓励患者早下床活动,在疼痛可忍受的情况下勤下床活动,以促进胃肠蠕动,减少肠麻痹肠梗阻发生的风险[3]。阑尾炎术后应采取半坐卧位,以减轻患儿疼痛,利于腹腔引流,使感染局限化。另外遵医嘱给予患儿TDP烤灯照射,也可加快炎症吸收,进而加速康复[4]。
参考文献
[1]郭秋兰,林静华,罗汉媚,任银,赖文华.系统化护理干预对阑尾炎腹腔镜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32(09):-.
[2]海军医院胰腺肝胆外科主任金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