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化湿药

补骨脂注射液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

1.既治寒湿中阻证,又治疟疾的药物是A.橘皮

B.草果

C.常山

D.槟榔2.治疗痰气互结之梅核气,常选配的药物是A.草豆蒄

B.厚朴

C.藿香

D.佩兰3.具有明目作用,可用治夜盲及眼目昏涩的药物是A.佩兰

B.苍术

C.厚朴

D.砂仁4.砂仁具有而白豆蒄不具有的功效是A.燥湿

B.行气

C.温中

D.安胎5.芳香化湿药的归经是A.脾胃经

B.脾肺经

C.肺胃经

D.肝脾经

答案解析

1.B

草果的功效是燥湿温中,除痰截疟。治寒湿中阻证,又治疗疟疾。

2.B

厚朴功效是燥湿消痰,下气除满。治疗梅核气,可取本品燥湿消痰、下气宽中之效,配伍半夏、茯苓、苏叶等药,如半夏厚朴汤。

3.B

苍术性辛,苦,温。归脾、胃、肝经。功效是燥湿健脾,祛风散寒。为燥湿健脾要药,并可祛风湿、散表邪和明目,可治风湿痹证、风寒表证以及夜盲等。

4.D

砂仁的功效是化湿行气,温中止泻,安胎。白豆蔻的功效为化湿行气,温中止呕。

5.A

芳香化湿药辛香温燥,主入脾、胃经,能促进脾胃运化,消除湿浊,解除因湿浊引起的脾胃气滞,主治湿浊内阻,脾为湿困,运化失常所致的脘腹痞满、呕吐泛酸、大便溏薄、食少体倦、舌苔白腻等症。

第十单元化湿药

细目一概述

要点一化湿药的性能、特点、功效、主治病证

本类药辛香温燥,主人脾、胃经,能促进脾胃运化,消除湿浊,解除因湿浊引起的脾胃气滞,主治湿浊内阻,脾为湿困,运化失常所致的脘腹痞满、呕吐泛酸、大便溏薄、食少体倦、舌苔白腻等症,此外,有芳香解暑之功,也可用于湿温、暑湿等证。

要点二化湿药的配伍方法

应根据湿困的不同情况及兼证进行适当的配伍应用。湿阻气滞,脘腹胀满痞闷者,常与行气药配伍;湿阻而偏于寒湿,脘腹冷痛者,可配温中祛寒药;脾虚湿阻,脘痞纳呆,神疲乏力者,常配伍补气健脾药;如用于湿温、湿热、暑热者,常与清热燥湿、解暑、利湿之品同用。

要点三化湿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化湿药气味芳香,多含挥发油,一般以作为散剂服用疗效较好,如入汤剂宜后下,不宜久煎,以免降低疗效。本类药多辛温香燥,易于耗气伤阴,故阴虚、血虚及气虚者宜慎用。

细目二具体药物

1.藿香

[性能]辛,微温。归脾、胃、肺经。

[功效]化湿,止呕,解暑。

[应用]

(1)湿滞中焦。本品气味芳香,为芳香化湿浊要药。又因其性微温,故多用于寒湿困脾所致的脘腹痞闷、少食作呕、神疲体倦等症,常与苍术、厚朴等同用,如不换金正气散。

(2)呕吐。本品既能化湿,又能和中止呕。治湿浊中阻所致之呕吐,本品最为捷要。常与半夏、丁香等同用,如藿香半夏汤。若偏于湿热者,配黄连、竹茹等;妊娠呕吐,配砂仁、苏梗等;脾胃虚弱者,配党参、白术等。

(3)暑湿或湿温初起。本品既能化湿,又可解暑。治暑月外感风寒,内伤生冷而致恶寒发热,头痛脘闷,呕恶吐泻暑湿证者,配紫苏、厚朴、半夏等,如藿香正气散;若湿温病初起,湿热并重者,多与黄芩、滑石、茵陈等同用,如甘露消毒丹。

2.佩兰

[功效]化湿,解暑。

3.苍术

[性能]辛,苦,温。归脾、胃、肝经。

[功效]燥湿健脾,祛风散寒。

[应用]

(1)湿阻中焦证。本品苦温燥湿以祛湿浊,辛香健脾以和脾胃。对湿阻中焦,脾失健运而致脘腹胀闷、呕恶食少、吐泻乏力、舌苔白膩等症,最为适宜。常与厚朴、陈皮等配伍,如平胃散。若脾虚湿聚,水湿内停的痰饮或外溢的水肿,则同利水渗湿之茯苓、泽泻、猪苓等同用,如胃苓汤。若湿热或暑湿证,则可与清热燥湿药同用。

(2)风湿痹证。本品辛散苦燥,长于祛湿,故痹证湿胜者尤宜,可与薏苡仁、独活等祛风药同用,如薏苡仁汤。若湿热痹痛,可配石知母等清热泻火药,如白虎加苍术汤,或与黄柏、薏苡仁、牛膝配伍合用,用于湿热痿证。即四妙散。若与龙胆草、黄芩、栀子清热燥湿药同用,可治下部湿浊带下、湿疮、湿疹等。

(3)风寒夹湿表证。本品辛香燥烈,能开肌腠而发汗,祛肌表之风寒表邪,又因其长于胜湿,故以风寒表证夹湿者最为适宜。常与羌活、白芷、防风等同用,如神术散。

4.厚朴

[性能]苦、辛,温。归脾、胃、肺、大肠经。

[功效]燥湿消痰,下气除满。

[应用]

(1)湿阻中焦,脘腹胀满。本品苦燥辛散能燥湿,又下气除胀满,为消除胀满的要药。常与苍术、陈皮等同用,如平胃散。

(2)食积气滞,腹胀便秘。本品可下气宽中,消积导滞。常与大黄、枳实同用,如厚朴三物汤。若热结便秘者,配大黄、芒硝、积实,以达峻下热结、消积导滞之效,即大承气汤。

(3)痰饮喘咳。本品能燥湿消痰,下气平喘。若痰饮阻肺,肺气不降,咳喘胸闷者,可与苏子、陈皮、半夏等同用,如苏子降气汤。若寒饮化热,胸闷气喘,喉间痰声漉漉,烦躁不安者,与麻黄、石膏、杏仁等同用,如厚朴麻黄汤。若宿有喘病,因外感风寒而发者,可与桂枝、杏仁等同用,如桂枝和厚朴杏子汤。

(4)梅核气。可取本品燥湿消痰、下气宽中之效,配伍半夏、茯苓、苏叶等药,如半夏厚朴汤。

[鉴别用药]苍术与厚朴二药均可燥湿,常用于湿阻中焦证。但厚朴苦降下气,消积除胀满,又下气消痰平喘,可治食积气滞、痰饮咳喘等证。苍术为燥湿健脾要药,并可祛风湿、散表邪和明目,可治风湿痹证、风寒表证以及夜盲等。

5.砂仁

[功效]化湿行气,温中止泻,安胎。

[主治病证]湿阻中焦及脾胃气滞证;脾胃虚寒吐泻;气滞妊娠恶阻及胎动不安。

[用法用量]煎服,3~6g。入汤剂宜后下。

6.白豆蔻

[功效]化湿行气,温中止呕。

[主治病证]湿阻中焦及脾胃气滞证;呕吐。

[用法用量]煎服,3~6g。入汤剂宜后下。

[鉴别用药]砂仁与白豆蔻二药均能化湿行气,温中止呕,常用治湿阻中焦及脾胃气滞证。但白豆蔻化湿行气之力偏于中上焦,故临床可用于湿温痞闷,偏在胃而善止呕。砂仁香窜气浓,化湿行气力略胜,长于治中、下二焦的寒湿气滞之证,并有行气安胎作用。

7.草果

[功效]燥湿温中,除痰截疟。

编辑:神曲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uzhanga.com/fzpd/647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