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 医院
近日,一名11岁的女孩,这两天一直感觉小腹憋胀,尽管频频上厕所小解,但尿后憋胀并不缓解。因为这个孩子以前曾患过肾病综合征,经过多年的治疗才治愈,她的奶奶担心肾病复发,因此格外紧张,赶医院儿科进行诊治。
儿科郭彦敏主任接诊了这个孩子,他询问病史,发现孩子最近两天虽然有尿频,下腹部憋胀和尿后憋胀并不缓解的现象,但并无发热、尿急、尿痛等症状,查体发现孩子除下腹部压痛外也没有其他明显异常。
孩子到底是尿路感染、膀胱刺激还是盆腔占位膀胱受压?为了明确诊断,郭彦敏主任开出了一张尿常规检验单及一张泌尿系超声检查单。
但孩子的奶奶说在两个月前,孩子因为腹痛刚查过腹部超声,当时没有发现异常,所以拒绝进行超声检查。郭主任只得先查查孩子的尿常规,结果显示未见异常,暂时排除了肾病和尿路感染的可能性。
但孩子憋胀不缓解,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继续追问病史,发现孩子已经间断腹痛两个月了,当时查腹部超声未见异常,这两天才开始出现尿频伴下腹部憋胀明显。
郭主任当时高度怀疑盆腔占位,遂说服患儿奶奶,给孩子复查腹部超声,结果回示:盆腔囊性包块。
正是这个囊性包块,压迫了孩子的膀胱尿道,遂产生尿频、憋胀的感觉。终于找到了原因,但这个囊性包块形成时间不超过两月,还不伴发热症状,用感染这个原因似乎解释不了。郭主任看孩子已经11岁了,就申请对孩子进行妇科检查会诊。经过我院妇科专家的诊断,会诊意见为考虑处女膜闭锁。
经过与孩子家长的充分沟通,最终对孩子进行了处女膜切开术,当时引流出血性液体六百余毫升,女孩的憋胀感觉随即消失,自行步行回家。
儿科作为儿童的首诊科室,患病涉及到各个专业,而且儿科门诊病人多,配合差,就诊时间短,要在短时间内理出正确的诊疗思路确实不易,因此要求儿科大夫的临床思维要更开阔,更敏锐,经验更丰富,这样才能有效减少漏诊和误诊,尽快解除孩子的痛苦。
医院儿科是一个集医疗、教学、康复、保健及科研为一体的中西医结合儿科,对儿科急危重症抢救经验丰富,对肺炎、腹泻、反复呼吸道感染、哮喘等治疗效果好,医院儿科近年来针对儿童服药困难,害怕打针,依托中医中药优势,开展一系列中医传统外治疗法如:中药灌肠、中药穴位贴敷、中药塌渍、冬病夏治三伏贴、冬病冬至三九贴、中药雾化吸入,皮肤点刺过敏原筛查、小儿推拿等疗效显著,无痛苦、不吃药、不打针,简单方便,随治随走。
-
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