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篇)
结合检索的文献,为了以最大限度保证患者的安全,并以最小的创伤完成手术。杨主任既往曾使用“腹直肌后鞘+壁层腹膜”作为“血管补片”修补因感染性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形成的破损,术后复查手术效果良好。取用该组织修复破损血管创伤小,术后感染几率低,因此决定此次仍使用“腹直肌后鞘+壁层腹膜”原位重建腹主动脉,但从主动脉CTA上看主动脉破口非常大,原位主动脉修补比较困难,具体术式根据手术中探查的情况决定。我们亦留了“后手”,如果原位修补不可行,则考虑行“腋动脉-双侧股动脉人工血管旁路术”,并彻底清理腹腔感染坏死的组织。
手术如期进行,各路“人马”做了充分的准备,按照既定手术方案开始了手术。因腹膜后感染组织黏连严重,边界不清,手术难度比预想的要大的多,只能“一小口一小口”的分离组织,手术进展的比较缓慢,部分手术人员产生了焦躁情绪。杨主任边手术边向我们解释手术技巧、手术步骤,手术有条不紊的进行着,最终把感染性假性动脉瘤一口口的“啃”了出来。因做手术与行军打仗有一定的相似之处,杨主任手术过程中用战争故事来解释我们术中的情况,比如用“零敲牛皮糖”的战术思想来游离感染性假性动脉瘤、“阻击战”比喻“腹主动脉阻断”等。探查发现腹主动脉几乎被感染侵蚀干净,近端仅残余约2cm相对正常的血管。当时面临着两种手术选择:1.原位重建腹主动脉-双侧髂动脉,局部血管条件差,术后面临着感染、血管破裂出血的风险,手术创伤相对小;2.行腋动脉-双侧股动脉人工血管旁路术+病灶清除+腹主动脉结扎+双侧髂动脉结扎术,手术创伤大,切使用人工血管重建主动脉则面临着术后移植物感染的风险。杨主任“临阵不慌”,将“腹直肌后鞘+壁层腹膜”缝合成管状结构,做成“人字”形分支血管,成功的重建了腹主动脉、双侧髂动脉,吻合完成后血管搏动良好,动脉造影显示血流通畅。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手术顺利结束。
因创新性使用“腹直肌后鞘+壁层腹膜”重建长段血管,面临着众多不确定性,最大的风险就是“血管”破裂、吻合口哆裂大出血。为防出现大出血时措手不及,造影后准确测量了血管直径,备好了覆膜支架,以备血管破裂时应用。
手术虽然成功实施,但术后面临的问题同样不容小觑,因为巨大手术创伤、术中大量失血、下肢缺血及感染的影响,患者术后出现了急性肾功能衰竭、呼吸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通过与ICU医生积极的沟通,制定具体的治疗方案,在经过床旁血滤、抗感染、静脉营养支持治疗后,患者病情逐渐稳定,顺利从监护室转到了普通病房。经过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患者的状态越来越好,顺利出院。
为了观察重建血管的变化情况,术后多次行主动脉CTA查看血管情况,CTA显示血管周围无明显出血,血管无增粗。
该疾病发病率相对低,但预后差,死亡率高。该病人的成功救治体现了血管外科“领头人”的创新能力,亦体现了血管外科团队的能力。
该例手术思路新颖,颇具创新性;技术娴熟,手术做的漂亮,效果良好;重症疑难病例的术后管理极其重要,如果管理不善可能是另一种结局。
术后的总结非常重要,可以让我们查找当时的不足,找出做的好的地方,以期在以后的工作中“扬长避短”,取得好的效果。每位参与手术的医生都写出了对该例手术的总结感悟,总结的很精彩。(详见下篇)